刘可风教授:伦理学科的带头人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6-06浏览次数:1868

 

伦理学科的带头人——刘可风教授

来源:校报编辑部 编辑:viqiqi 2004-9-15 18:04:59 通讯员  任闻


   
刘可风教授是我校党委副书记,分管工作千头万绪,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忽视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的责任。近年来,他不仅主编出版了《伦理学原理》、《应用伦理学通论》、《伦理学评论》等著作,还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伦理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20余篇论文,其中多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刘可风教授从1990年起就担任全校博士生课程主讲教师,1999年在全国率先在MBA硕士研究生中开设经济伦理学课程,所讲课程,深受博士生和硕士生好评。
   
作为我校伦理学学科组组长,他充分发扬学科优势,大力创新和建设,带领学科点一班人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努力打造一支从事应用伦理学研究的学科队伍


   
在国内,我校经济伦理学是起步最早,历史是最长(从1987年开始)的伦理学学科之一。但是刘可风教授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伦理学点进步步伐缓慢。无论是伦理学原理、伦理学史,还是应用伦理学,除了王福霖教授与他合著的《经济伦理学》、杨清荣教授著《企业伦理与现代企业制度》外,成果数量非常有限。虽有大量的其他类别的学术成果,但都不太集中,且与伦理学尤其是应用伦理学有一定距离。而应用伦理学恰恰应是我们的优势。为此,他带领学科组一班人,充分利用王福霖教授、杨清荣教授在伦理学界的影响,外聘了一定数量的从事伦理学原理、应用伦理学、经济伦理学、企业伦理学研究的学者为我校的兼职教授,在横向与哲学点的王雨辰、胡贤鑫、朱书刚等教授联手,组成导师组。还从其他学校延揽人才,组织起一批人员,有声势地开展研究。去年他和王福霖教授、杨清荣教授、王雨辰教授一起努力,为该学科点引进2名伦理学专业博士,今年又引进1名双高人才,大大地加强了研究力量。他还将本点内部人员的研究方向作相对区分与集中,使得该点的研究方向发展到伦理学原理、应用伦理学、经济伦理学、西方伦理、传统伦理与现代化五个方向。目前,在刘可风教授带领下,我校伦理学点已经与人大、武大、中国社科院、上海社科院等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和合作关系。


   
创特色:带领一班人在应用伦理学特别是经济伦理学上取得突破


   
刘可风教授认识到,当前伦理学的发展状况总体上表现为:原理研究已成日薄西山、明日黄花之势,思想史研究在短期内也难以有实质性的进展,惟有应用伦理学大为勃兴。而国内学界也已有很多地方集中力量在应用伦理学的层面上,我们应该争取在应用伦理学基础理论、应用伦理学史、伦理学学术史方面取得突破。为此,他选取经济伦理学为突破口,利用学校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发达的优势,力争在经济伦理学原理,中西经济伦理思想史方面多作努力,出一批成果。他规划的预期成果有《经济正义论》、《追寻管理伦理》、《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资本论〉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可持续发展伦理》、《全球化下的儒家传统伦理及其价值》、《中国企业伦理学》等,这些成果将于近期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他还组织本点人员开展管理伦理学、中国传统管理伦理思想史、儒家伦理与现代市场经济、儒家伦理与现代管理、现代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伦理思想及其价值、现代西方管理伦理的走向等等。

 

带领本点人员积极申报伦理学博士点并获得企业伦理学博士招生权


   
在学科点的建设上,刘可风教授感觉到不能吃老本,而应争取新的突破。于是,他在组织该学科点人员多次开会研究、分析形势的基础上,确立集中优势力量,申报伦理学博士点的战略。为此,他在学校和工商管理学院的支持下,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了企业伦理学博士点,今年已经开始招收博士生。他组织学科点人员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无论是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有关课题,还是省级社科基金课题、省教育厅课题,以及各种横向课题等,以保证本点的学术薪火,促进本点的可持续发展。他还带领本点人员大力开展对外联络,广交朋友,以扩大影响,并在周边形成辐射力量。去年学校与中国伦理学会合作,成功地举办了中韩第十一次伦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向学界同仁展示了我校的伦理学研究水平和实力。他还为本学科点多方筹措学科建设资金,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派有关人员出去学习,或者让他们做博士后研究、高级访问学者,或者让他们短期出国研习。


组织学科点人员大力进行研究生教学改革


   
这方面已经出版一批研究生教材,如《伦理学原理》、《应用伦理学通论》、《儒家传统伦理的现代价值》等等。他本人也带头开展多媒体教学,努力实现研究生的学与老师的教的互动。他认为研究生的特点在于研究,因此,他大力加强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带领研究生参与到导师的课题研究中,要求他们要带着问题读书,并多写学术论文。在讲课时,他总是把学生带到学术研究的最前沿,并启发他们独立思考,鼓励他们提出创造性的见解。他的讲课生动、风趣,深受学生好评。在这种方法的锻炼下,伦理学研究生已在《光明日报》及其他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