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涵教授:致力改革 为教学管理开新路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9-26浏览次数:766

 

(稿件来源:文澜新闻网,记者丁幸 高婕)

廖涵,19645月生,江西九江人,教授,博士,我校经济学院副院长,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廖涵教授不仅是我校的科研骨干,并兼任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会员,全国国民经济管理教育学会理事,湖北省价格协会副秘书长。其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经济学,外贸、就业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廖教授自03年担任经济学院主管本科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以来,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重心,狠抓教学管理,规范教学制度。他负责的经济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获得教育部立项,以知识复合型、能力复合型为建设理念的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也得到专家和领导的充分肯定。

200910月,廖教授荣获校教学管理奖,六年兢兢业业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中究竟饱含了怎样的付出与辛劳呢?让我们走近廖教授,细数历年来一路走过的点滴。
                     
漫漫求学路  落子无悔

 1982年,站在专业选择的门槛上,廖教授义无反顾的投身于经济专业。那时的专业选择范围还比较狭窄,多为中文、历史等类型的学科。廖教授考虑到自己爱思辨的性格,又喜欢对学习进行规律性的总结和思考,而不是机械性的记忆、枯燥的背诵与写作,尽管当时对经济专业的了解尚浅,仍然坚定地选择了这个专业。在之后的学习中,随着对经济学了解的不断深入,加上老师的器重与喜爱,他开始真正的喜爱上了这个专业。

大学时代的廖教授和我们一样,在学习中难免有浮躁的时候,但他一直严格自律,坚持持续性的学习。他说,这一点对自己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

老师这个职业非常清贫,福利也不高,刚留校任教时,看到很多同学和熟人在下海经商的热潮中都有很好的出路,廖教授曾一度对坚持老师这个职业有过动摇,但曾在企业中工作过的短暂经历让他发现,自己热爱思考与观察的性格实在难以改变,这种性格实在不适合在企业和政府机关工作。更重要的是,廖教授至始至终对教学都有一种想舍弃,但心里还恋着的感情,学校的氛围和资源对研究也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在这里他能够自由的思考而不受打扰。就这样廖教授坚持下来了,在教师这个位置上付出了这么多年。做一行就要像一行,哪怕不是自己最喜欢的,但仍本着负责的态度,认真的在这一行走下去,这种羁绊也是一种人生选择,而且也不曾后悔过。

回顾一路走过的大学生涯与教学经历,廖教授颇有感触,他恳切地向学生们提及了几点建议。他表示,教育有规律,受教育也有规律,只有潜心求学,建立了自己的知识框架,才能掌握解决问题的工具,特别是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要夯实基础。针对现在社会上普遍提倡的社会实践和兼职等,廖教授严肃的表示,不要把社会实践看得过重,每个人生阶段的任务不同,大学不是职业学校,应把重点放在学业上,厚积薄发。他鼓励同学们平时多动手写作,哪怕是一篇短少的读书体会,也能活跃思维。廖教授结合自己的经历劝导同学们,学习中难免遇到浮躁,要真正做到思想自由,行为上得先下地狱思想自由不等于行为散漫,特别是文科类学校,更要注意自律与严谨性的培养。

                      规范与创新  孜孜以求

经济学院自2000年以来,历经数年的建设,在教学管理方面得到了逐步的完善和发展。廖教授介绍到,03年担任副院长管理本科教学工作时,正值教育部进行本科教育评估,随着制度的逐步落实,本科教学的规范化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仅对教学的投入有所提高,老师的教学态度和纪律也得到了加强,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谈及一路走来所进行的制度创新与完善,除了建设经济学特色专业,廖教授着重介绍了正在进行的经济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他表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改革创新,以知识复合型、能力复合型为培养理念,并实行教学环节的改革,在实习、实践、实训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出综合素质强、人生品味高尚、生活质量高、工作态度好、礼仪风范俱佳的人才,就是从专业角度实现对人的教育

但在这一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廖教授说,由于学生的素质有高下,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哪怕是基础课程的学习,都不能很好的协调,出现喂不饱消化不良的现象,更不用说学校实验的双语教学了。他表示:大众化教育下的精英培养,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要规范本科教学,则需完善教学程序,规范评估制度,并加强评估监管使质量监管成为长效机制。廖教授向我们介绍到,教学程序流程包括课前计划的制定、备课、学生到课率、听课制度和考试评分,导师制等;其中对于开课的要求是一定要有配套的教材,监管人员可随堂听课,进行学生的信息反馈等等细节规范。完备的流程,让老师明确职责,有助于规范化的管理。

针对现在大学中常见的老师科研与教学相冲突的问题,廖教授从管理者的角度谈及自己的看法。他表示,这种把学校办成科研院的行为,是以科研规律代替教学规律,将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之间简单的划等号,专注科研而忽视教学的观念,是片面且狭隘的。

廖教授指出,如今的教师考核综合表中,教学信息只简单的包括课堂课时多少、课堂效果等,无法真实反映教师投入,这样的考核方式对致力于教学的老师而言,并不公平。他介绍到,目前已从实验区经费中单列课题,研究如何对教师的教学机制进行考核,也希望通过适当提高教学考核的比例,将老师对学生的论文、项目指导等加入评估项目,并以一定的机制对老师的教学投入加以承认,调动老师对教学的积极性,推动教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他表示,学科建设应以科研为基础,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才能得到相互促进的互动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廖教授还向我们介绍了最近正在引入的教学方法——经济学实验,既将实验的方法带入理论经济学的学习中。他表示,在科研上,通过实验能对心理和行为做直观的反映,在教学上,对原理本身进行检验,把原理的黑洞揭开。其本身与案例教学不同,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这不是简单的信奉一个原理,也不是简单的推翻一个原理,而是在实验中学习,运用事实依据,依托数据对原理进行检验;既可以从中证明学习中得到的理论,也可能会推翻原先的理论。这一学习方法在国外早已有,在我国刚起步,是理论经济学教学模式上的积极探索,应该说是很有意义的。

                      析热点聚焦   与时俱进

 谈及自己的科研时,廖教授直言道由于一直把精力放在教学管理这块,精力有限,在科研上的投入不是很多,一般也只是在长假时才有机会花时间专研。不过在谈及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时,廖教授颇有些见解。教授分析道,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主要集中表现在出口和外汇储备上,美元的贬值对我国的外汇储备造成很大的压力;出口上,目前我国面临许多反倾销案,就是各国面对金融危机采取的应对措施,如高关税、贸易壁垒和打着法律旗号的贸易保护。

廖教授认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实际上并没有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首先是因为国际间的协调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我国本身的集权管理和宏观调控能力,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廖教授独辟蹊径的讲解道,我国公民的市场经济的自由民主意识缺乏,行政参与程度高,民众对行政手段的依赖性高,对市场调节的依赖性低;我国的市场经济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采访手记:


    刚采访时,廖教授对教学管理奖态度很淡然,谈及对这个奖的感想时,廖教授也非常谦虚的表示,自己只是运气好,申报了这个奖项而已,还有很多如院长做得比我多比我好,或者淡泊名利没有报,或是错过了。他一直强调自己并不是最优秀、做得最多的。
   
对于自己的工作,廖教授风趣地形容到,就像个大管家,处理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还包括学生学业上的,如出国签字,毕业论文、教学安排等等。

采访过程中也不断有人来找廖教授处理工作事务,廖教授的生活或许并不需要多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是在这些教学管理的点点滴滴中,我们不难看出廖教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无悔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