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目前,我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已经约占全部硕士研究生的一半,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持平,因此,培养任务繁重。为了充分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色与要求,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办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现就如何进一步规范专业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专业学位论文应当充分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与要求。
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培养要求存在明显差异。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以提升职业胜任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必须面向特定职业领域,着重培养适应专业岗位的综合素质,注重形成产学结合。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
学术学位研究生实行以提高学术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必须实现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着重培养创新能力。重视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的科研训练,要求并支持研究生更多参与前沿性、高水平的科研工作,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水平的研究生培养,是学术学位研究生模式的基本要求。
二、专业学位论文必须强化应用导向。
(一)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行业应用价值。专业学位论文选题不能是纯粹的理论研究,也不鼓励针对某一社会共性问题的大样本实证研究。专业学位论文选题研究必须能够解决某一特定组织(如企业)或某一特定行业的特定具体问题。
(二)专业学位论文应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水平。专业学位论文的撰写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合理地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来深入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三)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调研、撰写等应紧密结合研究生自身的专业实践活动。鼓励研究生将其进行专业实践活动(或职业工作)的成果与收获作为专业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
三、专业学位论文可以将研究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管理方案、发明专利、文学艺术作品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予以表现。
(一)研究报告是针对某一特定实际问题进行调研、总结后提出的关于解决方案的书面报告。这类选题的研究、论文结构安排与撰写思路大致为:问题现状描述→存在缺陷(不足)与成因分析→解决(或完善、优化)思路与对策。必要时还可以增加“国内外先进经验借鉴与启示”的内容。要特别注意前后所阐述问题的内在逻辑关系。此类论文基本属于对策研究性论文。该类论文在指出所存在的缺陷或不足、进行成因分析以及提出相关对策等部分,应该有明显的相关理论支撑或依据相关的理论进行深度分析,以体现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
(二)案例分析是结合特定案例来深入分析或解释某一问题(包含理论问题,如社会性偷闲、内部资本市场效率、行动—组织学习—成长的战略发展模式、关系促销理论等)并总结出带有普遍性的认知结论。这类选题的研究、论文结构安排与撰写思路大致为:问题阐述(或理论说明)→案例选择→分析方法与结论(或发现)→讨论(或延伸论述)。该类论文的关键是要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可以上理论上的),同时要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案例对象,并要善于“从个案到一般”进行问题提炼。
(三)规划设计、产品开发、管理方案、发明专利、文学艺术作品等(还可包括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等)实际上是一种工作“产品”,将其作为论文的主要内容时,论文在形式上应具有以下要件:(1)“产品”主要特征与内容说明;(2)“产品”科学性与合理性的论证(含理论分析);(3)“产品”应用效果分析(应用价值检验);(4)完善措施及推广价值分析;(5)“产品”展示。这类选题的研究、论文结构安排与撰写思路大致为:产品描述→科学依据→应用效果→推广价值。这类论文的关键是要注重“产品”成果科学性与合理性的论证和突出应用效果分析。
四、专业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须有行业实务专家参加。
专业学位论文与学术学位论文实行分类评阅。专业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不少于三分之一的相关行业具有高级职称(或相当水平)的专家。
研究生院
2014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