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张教授以加拿大和日本为例,指出工业化、城市化和农地非农化是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以此引出中国农地非农化和土地退化的问题。近二三十年来中国土地资源严重退化,数据表明随着GDP的增加,农地占用程度也增加,土地问题现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焦点,是官员腐败的温床,更是社会不稳的根源。但中国农地非农化趋势加快亦有其积极作用,即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并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同时,张教授指出针对农地过度非农化的问题,中央也表现出了高度的重视,政府对该问题的担心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对食物安全的担心,二是担心经济低成本过速增长,三是担心失地农民问题和社会安全,四是担心边际土地开发、环境退化与贫困问题。
之后,张教授着重分析了导致土地不可持续利用的一系列经济学原因。首先是基于土地利用的内在特性,具体包括土地利用的外部性、公共物品性及土地利用价值的多样性。这种市场失灵导致了农地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无法纳入经济决策,农地效益被低估。其次是存在一些制度因素,包括农地产权残缺,城镇土地制度模糊等等原因。最后是由于政府管理和政策的失灵,导致了土地不可持续利用。
接着,张教授提出了两个重要的理论命题,一是农地快速损失的主要原因是普遍存在的市场失灵,二是严重的政法失灵对农地问题的发生起主导作用。他还指出公共政策应首先回答两个重要问题,即谁是保护土地的行为主体以及土地利用失控的原因是什么。随后,张教授阐述了土地政策的基本思路,即未来协调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矛盾的主要途径是新的制度供给和公共政策的调整,需要通过纠正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来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
最后,张教授谈到了市场及政府在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中的作用。在市场方面,要改革土地产权制度,具体可通过确立农户土地产权的主体地位、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及集体土地入市改革三个方法。而在政府方面,要注意政府对公共物品的直接提供,修正扭曲的土地价格,加强对土地市场规则的制定与监督。
讲座结束后,张教授对同学们提出的相关土地问题做了耐心解答,精彩的讲解赢得现场同学阵阵掌声。这次讲座使大家对中国土地现状及非农化问题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可谓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