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澜博导讲堂”第八十二讲成功举办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5-22浏览次数:794

 

5217,“文澜博导讲坛”第八十二讲在经济学院会议室开讲,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廖涵教授为大家讲解了“价值链分工与贸易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生动具体的介绍了当今产业链分工贸易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引导听众们在轻松活泼的讲述中去思考我国企业怎样在国际化的市场中争取链主,取得竞争优势。

廖涵教授首先从分工中不同工序的差别切入,从微笑曲线表现出工序中获利最大的是头尾阶段,组装加工工序处于最低端。进而解释为何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工序分工、工序分工的基本原则以及“价值链”的“链主”只谁,是什么决定谁具备担任“链主”的资格等一系列问题。

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中,虽然已不再纠缠于分工的起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的分析,但是分工理论已随分工形势的发展而渗透到更大的国际间,比较优势依然是决定工序分工的基本原则,生产成本、中间品生产质量、贸易壁垒、交易成本和市场控制力都是影响国际工序分工和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现今的市场中,买方评价的效用价值才是价值的质的规定性,而不再是仅仅取决于劳动量的耗费。掌握产品生产的核心技术只是成为产业链“链主”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掌握最终产品的市场才是关键。

此外,当前外资企业是中国参与国际工序分工的主体,并利用我国的加工贸易政策,使其加工贸易额占当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84.5%。在我国工序分工发展的区域也极不平衡,分工程度高的地区大都集中在东部沿海区域,中、西部地区产业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则较低。

廖涵教授介绍的工序分工的现实情况和如何掌握产品市场争取“链主”优势,都是我国企业和研究人员值得思考的问题,廖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大家很快对工序分工有了更完整的了解和更清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