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导师论坛】张广科:研究生的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

发布者:李绪莹发布时间:2021-10-13浏览次数:298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本栏目遵循立德树人主线,聚焦学校优秀导师、优秀导师团队的成功经验,搭建起我校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风采展示与育人经验交流分享的平台,以促进导师间的工作交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导师队伍水平。

张广科:研究生的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

职业生涯是一生的事情。在一生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大家都有这样一种感受,很多事情是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一步错就步步错。职业规划是一门关于未来选择的学问,今天的选择会决定你五年后的生活状态。本次的分享大致分为以下四个内容:

一、研究生职业发展驱动的四大类型

我们每个人要想获得职业的发展,背后都有驱动的因素。

(一)类型一:随波逐流,运气驱动

我们很多人毕业之后找工作都是被动的,一般提交offer被单位录用后我们就选择在该单位就业。关于职业的发展,我们要去什么层次、我们要去什么行业、我们要去什么企业、我们要去什么区域等,都是被动选择的。

(二)类型二:能力/资源驱动

在大致明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之后,我们需要知道为了这个职业需要去储备什么能力、考什么证书、学什么专业等。在研究生阶段,可能很多专业不一定是自己最感兴趣的,但是大家可以跨专业选修课程。一个人,无论是人脉、才华、特长,甚至是相貌,都是自己的能力资源,它们都会影响你的职业生涯发展。很多人会根据自己的能力、资源规划自己的职业。

(三)类型三:机会主义驱动

一般而言,这种人具有非常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他会洞察到未来五年、十年后整个社会需要什么、行业的发展趋势等,据此去选择自己的职业。

(四)类型四:战略/信念驱动

这种需要我们要做未来五年、十年的职业规划,并根据规划来决定我们应该选择什么职业、具备什么能力。

这四种类型都会影响我们每个人的职业发展。对多数同学而言,我们所选择的一般是第一种类型。而我们每个人要想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则应该往类型二、类型三和类型四的方向来努力。

二、研究生阶段应该利用的五种资源

(一)资源一:导师资源

研究生和本科生最大区别也在于导师。如果在研究生阶段仍忙于上课和看书,而不跟导师交流和做项目的话,那研究生阶段和本科生阶段的区别不大。因此在研究生阶段一定要利用三年时间多与导师交流探讨,多参与导师的研究项目。

(二)资源二:课程资源

我们学校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三大学科为主,有很多优质的国家级课程,各位同学在学校里可以自由选修各类课程,例如管理学、心理学以及统计学等课程。

(三)资源三:图书馆资源

无论是校图书馆还是院图书馆,都有很多的专业图书,除此之外学校还有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在书本资源之外,研究生要充分利用好中国知网以及各类数据库来提高我们个人专业能力。

(四)资源四:奖助学金资源

为了给大家免除后顾之忧,尽量减少家庭负担,高校有很多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各类企业奖学金、导师项目补贴和研究生创新项目等。

(五)资源五:同学资源,校友资源

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要学会与其他同学相互模仿、相互竞争,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本来也是一种进步和能力。在毕业期间和实习期间要学会运用好我们的校友资源。

三、研究生阶段应该形成的四种能力

(一)能力一:专业功底塑造

专业能力是为了毕业之后三到五年我们要靠其吃饭的门槛和工具。何为专业能力?无论是学会计还是财务或者管理,同学们要保证在该领域工作五到八年之后能够独当一面,成为行家里手。

(二)能力二:个性特质塑造

在研究生生涯中,除了学习专业能力,我们还要注意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待人接物、团队精神,事业心、驱动力等。

(三)能力三:爱好特长的形成

这种爱好特长主要是体育方面的,该特长有助于大家在毕业之后可以加入很多非正式组织,例如乒协、篮协、羽协等,在丰富我们个人生活的同时,也能够让我们在工作中脱颖而出。在工作中若忙于日常工作,想出亮点、出政绩是很难的,若有一个体育特长,能够更好地被组织看到、认同。爱好与特长不同,特长是必须能够拔尖的。

(四)能力四:身体质量升华

利用研究生三年,大家要保持好的身体,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身体的储备。

四、研究生毕业后职业生涯的两大层次

职业生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定位期、积累期和变现期”。研究生这三年属于“定位期和积累期”,毕业之后才是“变现期”。而在“变现期”,职业生涯有内外之分。

一)内职业生涯——能力

内职业生涯主要是指特长、感受,获得感、幸福感等,类似于能力。

(二)外职业生涯——职位

外职业生涯是指职业生涯经历的职业角色(职位)与积累物质财富的总和。

在理论上,内外职业生涯是相互匹配、良性互动的。能力比职位高一点可以获得提拔;职位比能力高一点就会有压力,从而提升能力,这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

但是在实践中,多数人都会发现自己职场不顺,能力比职位要更高,或抱怨怀才不遇,实际上职业生涯的成功,需要四种能力。很多人自认为怀才不遇、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根源在于,我们认为自己的专业能力超强就应该被提拔。但实际上,在人的一生的职业生涯中,决定职业成就高低的第一是专业能力,第二是管理团队的能力,第三是资源整合能力,第四是个人的人品和性格。这四个因素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越往上要求越高,形成的难度越高,它们对我们职业的发展影响的程度也越高。例如,懂专业能力的人可以做一个主管,懂管理团队的人可以当一个中层,做一个部长或科长,若一个人具有资源整合能力并且人品性格较好,则可以做一个高层。因此在研究生阶段或未来就业阶段,首先是希望大家能够塑造好专业能力,第二还要懂得一些管理团队的能力,然后再提高自己的资源整合意识、宏观思维和大局意识以及做人、做事的修养。

五、结语:职业发展的小测试

最后我们来做一个小测试,来验证一下为什么在实践中很多人职业生涯不成功,并不单是因为专业问题。假设有两个任务,一个任务重50斤,一个任务重100斤,要求都往前挑一公里,所给的报酬都是100元,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研究生,你是选择重的还是选择轻的?相信各位同学都有答案。在实践中很多同学都会选择较轻的任务,理由是干多干少都一样,在报酬一样的情况下,为了公平肯定会选择轻的。这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在实践中我们都希望回报能够越快越好,但是回报越快的对应的投资回报率越低。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生的事情,因此各位同学要学会“吃小亏,着眼于长远”。这样才能够让职业生涯获得更完美的发展。

 

主讲人简介:张广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劳动经济学博士生导师组组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兼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中心副主任,校文澜青年学者。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地方公务员能力建设研究》负责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地方公务员能力建设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国家一级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人力资源学会副会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测评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半导体协会人力资源管理顾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编委会委员。

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持完成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博士后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6项,主持完成世界银行、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委托项目4项。在《管理世界》《统计研究》《中国人口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国家“十一五”教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等教材5部,出版《地方公务员能力框架与能力建设研究》《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康扶贫效应研究》等专著5部,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湖北省发展研究奖等省部级奖励4项。先后为中国中铁大桥局、中国联通湖北省分公司、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国家电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湖北省铁路投资集团、马应龙药业集团、海南正业中农集团、中国远大医药集团等30余家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