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导师论坛】陈泰良:从“立德树人”谈挖掘学生科研创新潜力的经验

发布者:李绪莹发布时间:2022-05-04浏览次数:101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本栏目遵循立德树人主线,聚焦学校优秀导师、优秀导师团队的成功经验,搭建起我校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风采展示与育人经验交流分享的平台,以促进导师间的工作交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导师队伍水平。

陈泰良:从“立德树人”谈挖掘学生科研创新潜力的经验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征程风华正茂。202171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0219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了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总书记用了“八个坚持”系统阐释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这对我国人才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诚如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所说: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每一位人民教师应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信仰,从我党百年光辉历史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

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德为先,德行大厦层层建起。德行教育贵在点点滴滴。教师首要端正己身、以身作则,既要展现学识涵养高度,更要放平姿态,与学生同理共情、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获得学生的尊重与信赖。尊重与信赖是师生合作能否成功的两个基石,师生之间彼此尊重,师生之间彼此信赖,才有润物无声的基础,才有品德思想传递的根源,才有立德树人的底蕴。

生活上,教师于课内外应注重言行举止、生活作风和端庄衣着。

科研上,教师应不断地强化自身基础知识,紧跟前沿以及国家发展方略。

课堂教学上,教师应专注精进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将相关理论体系进行系统性讲授,基础结合前沿,理论结合实际,加强学生理解,避免流于形式。

指导学生上,应做到有问必答,不敷衍了事、或让学生自行解决,师生齐力攻克难题,增加学生自信心与荣誉感,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二、打破协调失灵,挖掘创新潜力

如何挖掘学生科研创新潜力,其实是一个如何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潜力的问题。而师生互动合作问题其实就是经济学中典型的协调失灵的问题。

协调失灵指是在发展过程中常出现结果与目标不一致的现象。协调失灵是指一种状态,当互补性存在时,参与主体间不能或无法协调其行为,导致这种状态相对于另外一种均衡而言,令主体的结果更为糟糕。即使所有的主体都完全清楚,在还存在一种更优的均衡选择下,因为协调的困难性使他们无法达到这个均衡,有时是因为彼此之间的不同期望,有时又因为每个人更愿意等待其他人先行动。

在协调失灵的理论定义中有两个关键词:互补性和协调困难性。主体间因互补性而相互影响,因协调困难导致非最优结果的出现。

与协调失灵相对应的博弈理论是见面困境。见面困境指出,所有主体共同追求最优均衡目标,却因为缺乏协调而不知道如何执行,最终形成协调失灵而无法达成这个目标。

在师生互动合作中,老师期望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提问,学生却期望老师时刻指点、给方法、给做法、给答案。当任何一方不主动突破僵局,最后将导致结论敷衍、成果不完全等非最优均衡。

老师身为知识传授方,理应同理共情,主动呼应学生,但不失思想引领。突破僵局的做法有三点:

1.引领式地给方向

给学生两个到三个研究方向,清楚说明每个研究方向的实际背景和理论意义,让学生深度挖掘每个方向的至少三个研究动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避免凭感觉来选题,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每个选题的研究意义。

2.循序渐进式地给方法

选题确定后,给出关键研究方法,让学生自主且循序渐进地学习。

3.师生齐心协力地找方案、找答案

遇到困难时,师生通过讨论找出困难点,老师可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适时地给予引导协助,最终使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

坚定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信仰,实现以学生为本、道德为先、能力为重的教育目标,师生合力在国际学术领域说出中国好理论、发出中国好声音。不忘初心,当好学生的陪跑员和垫脚石。

 

主讲人简介:陈泰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5年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获经济学博士。长期从事国际贸易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经济学的研究。目前已在Journal of Economics (SSC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SSCI)Operations Research Letters (SCI), Economic Modelling (SSCI),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SSCI)等国际经济学期刊发表文章数十篇,并有工作论文数篇。多次担任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Journal of Economics 等国际期刊的匿名审稿人。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及校级课题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