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优博论坛 第24期】赵凡: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为例

发布者:李绪莹发布时间:2022-05-27浏览次数:43

【编者按】2020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我校充分认识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意义,积极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我校每年评选出数十篇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凸显研究生培养质量,涌现出一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在此,本栏目聚焦中南大博士研究生产生的对解决国家及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具有较大理论价值、社会价值的原创性成果,充分发挥朋辈榜样力量,激励在校研究生继承学术传统、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水平,加快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赵凡: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为例

【作者简介】赵凡,曾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20216月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指导教师为罗良文教授,2020-2021学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

【论文简介】根据国家能源署报告,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了2.5%,达到100亿吨,是美国、日本、欧盟等多个发达国家的排放总和。在中国,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规模较大,这与当前中国的产业结构关系密切。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转方式、调结构”是保持经济增长、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方式。在中国经济亟待转型的情况下,依托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于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和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高端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降低能源消费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化解“稳增长、促减排”的发展困境。

本文的主要内容:首先,梳理了与本文主题相关的基础理论与前沿文献,明确现有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其次,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研究视角,探究产业协同集聚影响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内在机制,并简单探究了一下可能的作用路径;再次,在对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测度和特征进行细致阐述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对实证结论进行比较,揭示结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为:第一,关于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测度方法方面,本文在IPCC核算清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中国自身的实际,借鉴CEADs团队的研究成果中适合中国实际的排放因子和碳氧化率,利用十七种一次能源核算了2003-2017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各部门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并将其总和定义为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第二,关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方面,现有研究更多地集中于分析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专门研究产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的文献并不多见,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研究城市尺度产业协同集聚的碳减排效应。第三,关于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衡量方面,在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指标选择上,本文不再局限于采用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量以及碳排放强度等指标,更选用了城市层面的能源消费碳排放绩效指标。第四,关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影响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内在机制方面,本文通过对比制造业集聚的马歇尔外部性效应、波特外部性效应和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雅各布外部性效应,探究了相比于制造业整体集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于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和绩效的影响程度和有效性。

 

研途心语

事实上,读博并不是一件轻松舒服的事情,确实会有些辛苦,能够坚持下去需要可能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需要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不论是工作还是学习,只有目标明确才会有努力前进的方向;其次,需要耐得住寂寞,能够沉得下心坐下来学习研究,论文写作是需要自己有特别清晰的逻辑主线,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都是需要自己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可能给你提出一些意见让你有更多的想法,但是实际操作还是自己个人的事情;再次,需要耐心听取别人的建议,不能闭目塞听,每个人对每个问题的看法都不一样,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立场和知识积累,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要经常参与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可能会茅塞顿开,也可能会得到新的想法完善论文;最后,需要有耐心,论文写作和投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个过程,慢慢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