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导讲堂”第十一讲圆满完成

时间:2012-12-10浏览:1842

重中之重看“三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导讲堂”第十一讲侧记
 
(通讯员  臧凯波)为提高广大师生的学术水平,活跃校园学术文化,介绍专家最新研究成果,由我校研究生院主办、工商管理学院承办的“博导讲堂”第十一讲于2012年12月6日晚在文泉北楼506会议室成功举办,工商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郑家喜教授为全校师生作了题为“重中之重看‘三农’”的学术报告。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任剑新教授主持了本场讲座,近百名师生汇聚于此,聆听了本场学术报告。

郑教授以胡锦涛同志就“三农”问题讲过的最有代表的三句话为开篇,强调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并对目前我国农村改革的阶段定位进行了分析,然后郑教授主要从“新时期‘三农’问题核心:钱、粮、人”和“新时期‘三农’问题的破解之道”两大方面展开,内容充实,讲解生动,深入浅出地为在场师生奉上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在讲座的第一部分,郑教授从“钱”、“粮”、“人”三个方面阐述了我国新时期“三农”问题的具体表现。“钱”指的是农民收入,郑教授谈到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现阶段农民增收问题依然突出,主要体现在农民收入的地区差异大,农民生产成本逐年上涨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十分明显等方面。“粮”指的是粮食安全,郑教授首先谈到了粮食的重要性和目前我国粮食生产现状,接着叙述了中外对于“粮食安全”的不同理解,特别指出了国内企业在粮食国际贸易中缺乏主动权、受制于他人的问题,最后谈到了粮食安全中的三个矛盾:“南粮北运”与“北粮南运”,“资源”进口与国内生产,畜禽产品进口与饲料进口。“人”指的是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郑教授认为提高农民收入需要减少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规模经营也需要减少农民;去年末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这标志着中国数千年来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城乡人口结构发生了逆转,中国从一个具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历史的农民大国,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最后郑教授谈到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许多问题,并列举了美、日等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先进经验以及巴西、墨西哥等国家存在的“拉美陷阱”,指出我国要一手抓城镇化,一手抓新农村建设,城镇化不可能取代新农村建设。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郑教授从四大方面分析了新时期“三农”问题的破解之道。首先是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展集体经济;郑教授分析了南街村和华西村成功的经验,指出了规模经营和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并从经营制度、土地流转等层面讲述了具体的措施。其次是要建立完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郑教授谈到十八大报告里面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认为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城乡劳动就业和城乡社会管理等五个方面要实现统筹发展。再次是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郑教授指出我国对农业支持和保护的系统认识起步较晚,1998年后才开始有了中国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过程,并从投入支持、公共服务支持、价格和补贴支持等三个方面综合分析国际经验后对于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作了具体阐述。最后是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郑教授认为农业科技创新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因此应该着眼于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郑教授结合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具体解说了加快农业创新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讲座结束后郑教授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现场气氛活跃,在场同学积极踊跃提问,郑教授对此一一做了解答。最后“博导讲堂”第十一讲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郑家喜教授内容充实、逻辑严谨而又幽默诙谐的演讲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悉,“博导讲堂”第十二讲定于1212日(周三)上午90011:00在文沛楼405室举行,主题是《日常批判与中国民生问题》,主讲人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吴宁教授。(工商管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