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池波教授:朴实严谨地工作 平常谦逊的心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9-26浏览次数:1801

 

  (稿件来源:文澜新闻网,记者团:程丹林静静)

 

陈池波,男,19613月生,湖北监利人,中共党员。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兼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WTO与湖北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是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委员

1016下午两点,记者来到了陈教授的办公室。因为两点半还有一个会议要参加,教授首先便和记者约好只有半个小时的采访时间。首先非常高兴接受同学们的采访。希望大家多采访我们一线的老师,老师是学校的主人,是学院发展的根和本。谦逊的开场让记者对教授平添了几分敬意。教授待人随和,平凡中透着一份深邃与沉稳,我们的访谈也进行得十分顺利。

 

工作生活    忙里忙外

陈教授在担任院长的同时还兼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理事,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委员,财政部财政支农项目评审专家等。那么,陈教授对忙碌的工作与生活又是怎样规划的呢?

生命在于运动,陈教授这样形容着自己的业余生活,这么多年,从学校到学校,生活其实很单一,但也很充实,平常有时间就是走走路,打打篮球、乒乓球。当然打球的时间是越来越少,走路的时间倒是越来越多(自嘲地笑)。有时间,教授会看看包括时政、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书,但专业方面的书居多。时间充裕的话教授还会带研究生到农村做调研。

谈及家庭,教授坦言自己有一个孩子,08级新生,跟你们差不多大,今天中午还请她在留学生食堂吃了一餐呢,开学一个多月了,做父亲的还没请她在学校吃过一顿饭,她今天中午吃得很高兴,很开心。吃过饭之后还提出要求,让教授给她买一箱矿泉水搬到寝室。好不容易把爸爸抓到了!”教授模仿起孩子说话的语气,言语间尽是慈爱。

陈教授的忙是大家看在眼里的,关于工作与学术头衔的问题,陈教授有着自己的看法:学术团体里的职务很多是的职务,虽然自己在湖北省的一些学会兼任副会长,但这种兼职对学术研究和工作是不会有影响的。这些兼职提供了与业内专家学者一起交流、沟通获得相关信息的平台。而且活动也不是很多,多数活动是召开各种学术研讨会,就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这些工作对科研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对待老师这一称谓,陈教授有着很严谨的态度:作为一个老师需要做好老师的本职工作,教书育人,教学科研是天职,每节课都要认真准备,尽可能多的给学生以知识和信息,尽可能让学生能在课堂学习中提升能力。陈教授也告诉记者:做行政工作对科研教学肯定会有影响。在这一方面,多年来陈教授一直分管学院的科研工作。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学院科研工作还是很不错的。陈教授坦言:做院长后事情会更多,做科研的时间难免会减少,完全两不误是不可能的。但是自己的工作如果能为学院的发展、为老师的教学科研提供更多的舞台和条件,换来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自己的所失是值得的。学院发展了,老师们的教学科研都上去了,也算是尽了一份作为院长的职和责。

农民之子   情系三农

一个农民的儿子,学的是农业经济专业,研究的是农村发展问题,总之,陈教授与有着不解之缘。陈教授于1983年获得农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在看似不同的几个学位背后,其实有一个共同的学科把它们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农业经济与管理。有人看不起农民,有人瞧不上农业,甚或有人把农村视为落后的代名词,然而他怀着对亿万农民的挚爱之情,潜心致力于中国三农问题研究。陈教授笑着表示,每次面对媒体的采访,他说的最多的就是情系三农这个词——“农民的儿子学农业经济专业研究农村问题

1979年至今,陈教授对三农问题的学习、思考和研究已近30年。近30年来,农村改革高潮迭起,从包产到户到建立农村市场经济体制,从统筹城乡发展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些历程陈教授都经历了,见证了,也一直在思考和探索。

陈教授表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三农问题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三十年来,国家致力于三农问题的方方面面——农民收入增长、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等,中央对三农工作做了全面的部署。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不仅为农民收入增长、现代农业建设以及农村落后面貌的改变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同时也为城市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尤其最近几年来,中央把“三农”问题提高到了新的高度,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重要性可见一斑。

对于刚刚闭幕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三农工作做的全新布署,陈教授有着自己的见解。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从战略高度对农村改革发展作了全面部署,勾画了当前和今后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图:一是制度建设,首要的是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和土地制度,还有农业补贴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建设等,这是三农发展的制度保障;二是现代农业建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国家粮食安全问题,还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等;三是城乡统筹发展,特别是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和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这是中央下决心要解决的事关民生的现实而又迫切问题。

 

教书育人  平常心

为人师表,陈教授有自己的观点:受人以鱼不如受人以渔”——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比冗杂的书本知识更重要。课下十多分钟陈教授常和同学们在一起聊天,聊一些生活、学习之外的事情。多年来,他一直坚持结合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专业素养方面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说,陈教授对学生的要求是比较宽容的。大学的学习更多的是学习知识和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人的能力,自学的能力,创新的能力

社会上流行这样的话——80年代看学历,90年代讲智力,21世纪要能力,包括自学能力,综合能力,交流能力,动手创新能力。要想获得综合能力还要有人文素质,专业素养,全程教学计划事实上就是关于本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实践的计划。大学四年学习,大家一定要充分利用、合理配置好时间,搭建好一个关于专业学习和未来就业的专业知识架构。

关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陈教授表达了他的看法,他说,国家对三农问题非常重视,三农热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为此应感到骄傲和自豪。其实,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总体看是乐观的。很多财政、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知名校友就是这个专业毕业的。现在就业以市场为导向,就业更多的是双向选择。大家都是学经济或管理的,只要掌握了基本理论和方法,拥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找工作应聘时候就有了基本条件,我相信大家的能力,祝愿大家心想事成

陈教授是一个乐观的人,同事们都很了解他这种乐观的态度。生活、工作、科研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对于困难不要回避,回避问题是不现实的。面对问题时陈教授首先会对问题进行分析,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背景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更多的是和大家进行交流、沟通、协调。正视并以平常心去看待它,当你把心态摆正,真正做到在科研教学中不急功近利,很多事情是可以解决的。陈教授也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未来的就业过程中,以一颗平常心面对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困难必须正视并努力去寻求排除困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学院发展  势头良好

谈及学院目前的发展情况,陈院长一改之前对个人问题低调的回答风格,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起来,言语之间透着对学院的自豪:工商学院往前追溯至今已有59年的历史,几乎与学校同龄!无论是教师团队还是管理干部团队,都是非常有朝气和生机的。学院的学科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颇丰,近几年学院科研项目经费,国家级课题数量,科研获奖在全校都是名列前茅。

当然,学院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陈院长表示:学科多,一方面发展空间大,平台高,可用资源多;另一方面,如何对学科资源进行整合配置,如何在建设过程中让不同的学科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认真研究。

关于学院今后的发展,陈院长从五个方面做了展望。一是学科方面,工商管理学院现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但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所以冲击国家级重点学科是未来几年内学院的奋斗目标;二是进一步优化完善学院的学科体系,搭建学科资源共享平台,彰显学科特色和优势;三是科研方面,他表示学院鼓励老师们出高质量的成果,获得高规格高档次的项目,力争在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方面取得突破;四是抓好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科研良性互动,力争在国家、省级精品课程,优秀教学团队,品牌专业建设方面有新的进展。最后,陈院长表示,在稳定工商管理学院师资队伍的前提下,学院要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平台,培育浓厚的学术氛围,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让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都能够脱颖而出。

陈院长相信,工商学院的发展势头是非常好的,天是蓝的,阳光是灿烂的,未来是美好的。对于广大工商学子来说,通过四年的学习和积累,一定可以拥有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记者手记:采访开始时陈院长就一再表示,其实自己是非常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的,希望同学们更多的去采访我们一线的老师们;采访过程中也几次有人推门欲找院长有事,院长工作的繁忙是我们都看在眼里的;而在谈及学院发展的良好势头时,陈院长则一再把成就归功于广大的老师们。一种钦佩之情不禁在记者心中升起,陈院长,他总是在默默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像一座沉稳而又朴实的大山,和全体老师们一起,撑起工商管理学院的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