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圆质方扬风范 “进”德修业传箴言———访金融学博士生导师唐文进教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3-30浏览次数:227

 

(文章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3年第2期,夏天 郭鹏宇)

编者按: 五月,既没有入春时的凛冽寒风,也没有盛夏时的似火骄阳。在如此温和欣然的日子里,我们如约采访了我校金融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唐文进教授。他为人和蔼可亲,深受同学们喜爱。唐教授器宇不凡, 走路生风,自信的气质与渊博的知识,深深地吸引着众多学子的目光。随着采访的深入,唐教授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给我们讲解各种问题,我想“受益匪浅”,不仅仅是你我的感受。

 

记者( 以下简称“记”) : 唐教授,您好! 首先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据我们了 解,您在学术界较早提出了“确立金融强国战略”和“货币政策结构性调控”等建议,近年来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 8 项,独著、主编 或副主编出版《货币政策结构性调控论》等著作 6 部。您在科研上取得了如此卓越的成就,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下您在学术研究上的心得? 能否就课题的选题向广大研究生传授一些经验呢?

唐教授( 以下简称“唐”) : 经验谈不上,我之所以能够主持这些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课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从失败中获得教训。拿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我申请课题也不是一 次就成功的,期间也经历过多次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并不是一句空话。一个真正善于学习的人,不仅要从正面的成功事例中学习,而且还要懂得从失败中学习。如果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就能转败为 胜,由失败走向成功。不会在失败中找出教训的人,通往成功的路是遥远的。失败是坚韧的最后考验,不经过失败和挫折,就找不到真知。

在课题的选题方面,所选题目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已有的积累和兴趣爱好。首先,课题的价值性 是我们需要考虑的,课题的意义是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其次,也要考虑课题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即我们的选题一定要有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在这里我想强调,课题的事实依据也并不是指一定要做热点话题,比如人民 币升值这个话题曾经很热门,结果大家都一窝蜂去研究人民币升值这一问题,这是不必要的,除非你对这方面有自己独立且独特的思考,否则我是不提倡这种跟风行为的。最后,就是课题的可行性,做一个课题,你不能凭 空捏造,你要对所要研究的领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前期工作要做充分,这样才能合理的对课题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

: 我们在阅读您文章的过程中发现,您参加了 2009 年度第四届中国金融与投资论坛,且对该会议进行了综述,您会议综述整理得特别清晰、明确、有条理,这一定是有系统的知识架构才能做出来的工作,那您认为研究生该如何构建自身系统的知识框架呢?

: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同学们平常的学习记忆,大多数遵循的都是线性的学习方法,就是今天学一点,明天学一点,这里学一点,那里学一点。可能很多知识点都学得很细、很认真,这种方式学的东西也像一盘散沙 一样,同学们很少会对其建立起联系,一旦需要连贯起来综合运用的时候,没有系统的知识框架,往往不能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在此,我就以经济论经济。首先,经济学本身是有其基本框架的,这个框架可以顺着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梳理,比如经济学从亚当斯密开始演进到今天,它的演进过程是怎样的,这都是我们在构建框架的过程中需要了解的。我们掌握其演进过程后,就能在心里建立一个清晰的脉络。其次,一门学科也是有其本身内在的逻辑 框架的。比如经济学最内在的逻辑框架就是供给和需求分析、长短期分析、宏观与微观分析以及预期分析等等。除此之外,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包括边际分析、弹性分析等等。这些内在的逻辑框架就构成了经济学的核 心。同学们需要对学科的内在逻辑框架进行学习与理解,进而融会贯通。以上这些基本方法对于同学们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我还想谈谈构建系统知识框架的意义。同学们有一个系统全面的知识框架后,遇到任何问题,就不 仅能对其进行全面正确的分析,还有可能提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看法。比如讨论房价问题,很多人都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待房价居高不下的现状,可是当你有较系统知识的时候,你就能想到要换个思路,比如从供给的角度去 考虑此类问题,这样你的思路和结论就会和别人不一样。除此之外,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对于同学们建立自己的分析框架也是有益的,以后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社会实践中,这都是十分重要的能力。

 

: 我们了解到,您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货币理论与政策、金融市场与投资、金融突发事件。在研究方向以及研究对象的选择上,您认为对于我们研究生来说,哪方面是最重要的?

: 在研究方向以及研究对象的选择上,我认为兴趣爱好是最重要的。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是鼓励我们克服困难、不断探索的核心动力。研究生阶段所要学习研究的课题往往比较专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 力。如果你所研究的课题正是你的兴趣所在,自然愿意花时间花精力投入其中。在这过程中你所收获的不仅仅是研究成果,更有获得新知的快乐和满足,这种愉悦能够激励你进一步努力探索,进而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就。 相反,如果你对研究的对象没有兴趣,觉得索然无味,那么艰难的研究过程就是一种痛苦的折磨和煎熬,即使没有半途而废,最后也无法体会研究的快乐,自然也就没有动力作更深入的探索。我本人也是因为对货币理论与 政策、金融市场与投资、金融突发事件等方面内容有很浓厚的兴趣,觉得乐在其中,才选择将其作为我的主要研究方向。

: 您曾是《国外财经》杂志的常务副主编。现在您不仅是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还是我校金融学院副院长,兼任 SSCI 期刊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olicy eform 编委,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故事吗? 您认为在这些 期刊里工作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 我作为《国外财经》杂志的常务副主编是 20002002 年的事了,《国外财经》是一本译文杂志。相对于 编辑而言,译文杂志的工作量比一般的杂志工作量大。译文杂志的编辑首先要能看得懂外文文献,领会外文文献的思想,只有领会了其思想,才能判断译者的译文工作做的究竟对不对、好不好。除此之外,校对诸多专业术 语、人名、地名等等都是编辑们的责任,需要编辑们对其正确性进行合理的判断。这是一段非常辛苦的经历。

我接触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olicy eform 的时候它还不是 SSCI 期刊,当时它的名字为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eform。我当初作为美国迈阿密大学商学院国家公派访问学者时,合作的导师是这个期刊的主编,他非常喜欢中国。我向他提议专门做一期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刊,他很认同这个想法。于是我作为合作主编 于 2007 年实施了该想法,那一期的每篇文章我都认认真真进行阅读,全程参与审稿,反馈审稿意见。后来,我向合作导师申请加入该刊的编委,他立刻就同意了。我是该刊编委会中的第一个中国人,很长一段时间里,我 也是该期刊编委会中唯一一个中国人,第二个加入该刊编委的中国人,就是世界银行原副行长林毅夫。我们作为编委会成员很重要的责任就是向该刊推荐优秀的文章。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olicy eform 中担任编委,对于我个人来讲,并不是为了名或利,我认为我的 收获有两点: 第一,在该期刊中的一段经历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一种锻炼,更是一种挑战,我在审稿的过程中能够学到很多,在 SSCI 期刊上发文章是不容易的,发出来的文章一般是很有质量的,我既能学习别人文章优秀的方 面,又能让自己追踪了解到学科领域前沿; 第二,我担任 SSCI 期刊的编委,对于我校也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广大作者、编者、读者可以通过该刊的编委了解我们学校,这不仅有利于我校声誉的提高,还有利于促进我校国际化的进程。

这两段经历对于我来说都是受益匪浅的,当然很多人对于我们做这种又累又无名的工作是不理解的,还有很多人也不了解编辑们究竟做了哪些辛苦的工作,但是我认为,这些都是值得的,多做事对于自己并不是坏事,付出的越多,收获的也就越多。现在很多研究生都怕吃苦,怕吃亏,不懂付出,我想传达的一个信息是,现时吃 苦吃亏对于长远来讲是可以有所获益的。真正睿智的人是不怕付出的,也是最具竞争力的。

: 当今研究生在了解自己专业前沿动态的过程中是很迷茫的,请问您是如何掌握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的? 对于研究生获取学科领域前沿动态的途径,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 我认为要获取学科领域前沿动态,首先要回到教科书,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及方向,然后多阅读该领域的各类文献,当然,供学习的文献最好是权威类型的,你得保证文章的权威性以及正确性,才能更好地学习该 领域及方向,我特别推荐同学们阅读权威的综述类文章,领悟其中代表性的观点。综述类的文章是较全面的,具有较清晰明了的脉络,这样有利于同学们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当然,文章中会存在同学们不理解的地方,此 时我建议同学们查阅该文章后的参考文献,如果还无法理解,就再继续追踪下去,哪怕追踪到最原始的理论,也要一直寻求到自己能理解的文献。之后,又逆向进行阅读并思考,将之前不理解的读懂读透。在这过程中你自 然而然就掌握了哪些是学科领域的前沿问题,哪些你自己可以提出不同想法,得出自己的结论,我认为这是最简单有效的一种方法。

: 您的科研成绩特别卓越,在 The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olicy eform、《经济学动态》、《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40 余篇,您认为一篇好的论文需要哪些要素?

: 首先,我认为论文格式及基本成分是必须完全符合规范要求的,我一直跟同学们强调的是,一篇文章在撰写之前,作者必须要保证掌握的是最新的文献,运用的数据也要求是最新的。接着,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也是 最能体现一篇文章亮点的,就是文章要有所贡献,通俗的理解,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有所创新。研究生做论文时不能完全模仿别人已经做过的研究,这样是在重复别人的工作。在创新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 得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结果,提出与众不同的结论或观点; 第二,选取较为独到的且有意义的视角做思考; 第三, 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 第四,在数据方面做出边际贡献,例如别人用的都是公开了的数据,而你采用的是自 己调查来的一手数据。以上这些都应该是当今研究生需要了解的,论文在寻求创新上可以以这些为突破口。

: 2008 12 月开始担任我校金融学院的副院长,分管科研、外事、院图书分馆,最近开始分管金融学院研究生方面的工作,您对当前我校研究生的培养机制有哪些看法以及观点?

: 今年 3 月份我们院领导调整了分工,我分管研究生工作以后,觉得研究生培养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从制度上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方面还需要我们下很大功夫和精力来探索。 其次,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我觉得需要从研究生生源抓起。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如果研究生的生源质量不好,导师花费再多的时间和精力也会因为该生基础的不牢靠使得该生 的提升空间有所局限。所以研究生生源质量的问题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为此,我希望今年能在我们学院率先启动“夏令营”活动,这也是很多其他高校已经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夏令营”活动主要是面向 211 985 高校,选拔优秀的研究生生源。再次,在研究生培养管理环节,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如今 校园里几乎看不到博士生,甚至一些高年级的硕士生也不在学校里,他们大多在全国各地忙着实习、找工作等,更有甚者,现在研一研二的群体中也存在这种现象,实习单位也是抱着招收一个廉价劳动力的心态抓着同学们 不让走,这就可能造成同学们过早社会化而没有多读书、读好书的现状。在研究生的培养中,如何解决以上这些问题,追求各方面协调发展,我们一直在致力寻求长期有效的方法,在这些方面,我也希望同学们能结合自身 实际给我们提供一些意见或建议。

: 刚谈到了研究生的培养机制,那您认为从研究生本身着手,研究生的学习与本科生有哪些不同,研究生

 

的学习重点应放在哪里?

: 研究生的学习和本科生的学习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作为一名本科生,主要的学习任务在于积累知识,夯实基础,一个能够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的本科生就是很优秀的了。而对于一名研究生,应该已经学习和 掌握了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在理论基础方面不应该存在太多问题,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与方向,通过读文献,追踪研究动态,联系实际,了解中国目前在该领域发生了什么事件、出台了哪些政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 现实问题做出解释,这是现阶段研究生学习的重点,同样也是难点。能够做出成绩,在一定领域有所贡献的研究生,必定是能够抓住一个研究问题,不断探索、不断探究的同学,那些“盲目跟风”又“不求甚解”的同学,很难 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所贡献。

: 在您《冲击经济的突发冲击研究述评》一文中,您认为突发冲击对经济活动的生产、交易和消费环节是有影响的,那您认为是如何影响的?

: 突发冲击在短期内冲击着生产、交易、消费等多个经济环节,且对各个环节的作用既有总量方面,也有结构方面,有时还会影响经济特征。不同性质突发冲击的影响是不确定的。此外,突发冲击对经济的冲击程度 还与一国经济发展程度相关。需要强调的是,突发冲击对这些经济环节的影响不是割裂的,而是一种综合性的影响。突发冲击也在不同程度上冲击着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不同类型突发冲击的长期经济效应传导机 制也不同。突发冲击造成的负面影响更为直观和为人所知,如自然灾害对实物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的损毁等等。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使世界经济体系变得高度复杂,突发冲击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影响范围越来越 广、对经济的冲击也越来越复杂。即便一个小的突发冲击也可能以难以预料的速度扩大和传播,带来难以预测的结果,甚至对世界经济造成长期深远的影响。

: 您曾在《汇率变动、央行票据与冲销成本》一文中提出,央行票据虽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但由于国债市场的全面发展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因此您预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央行票据仍将作为一种重要的冲销工具而存在。可是您又认为,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央行票据就可以作为一种长期冲销工具。基于这些思想,您对我国有哪些政策建议?

: 我们主要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深化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外汇持有主体多元化。我们在该文中将“外汇储备全部由央行持有”作为计算假设之一,这样,央行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职责要求就迫使央行大 量发行央行票据以对冲外汇储备迅猛增长带来的巨额货币投放。第二,灵活使用多样化的冲销工具。为尽量减少央行票据发行所带来的宏观和微观成本,我国央行可以加大对其他冲销工具的使用力度,通过综合运用多 种方式,实现最佳的政策操作和平稳的外汇冲销。第三,继续稳步推进汇率制度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弹性化的汇率制度可以发回汇率调节外部经济失衡的作用,减轻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冲销干预的压力, 改变央行被迫对冲的局面。

: 请问您如何评价我们的《研究生学报》? 您对我们进一步办好《研究生学报》有什么建议吗?

: 总的来说,我校《研究生学报》是一个很正规、质量不错的刊物。中肯地说,在我看过的这么多学生自办刊物中,《研究生学报》是质量最高的。当然,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研究生学报》也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研究生学报》的工作人员可以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我校研究生投稿的自主性做出思考,鼓励和提倡我校研究生对感兴趣的领域多下功夫、多做文章,还可以积极主动地开展专题讨论,而不只是被动地接收稿件。我举个例子,你们可以走进研究生各年级中,开展一些小型研讨会,讨论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再通过编辑部筛选,从中找出最贴近研究生爱好和兴趣的专题,这样也能带动研究生进行专题讨论和学习交流,营造出我校良好的学术氛围,鼓励研究生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借此机会,我也祝我校《研究生学报》越办越好!

 

唐文进教授简介

唐文进,男,1968 年生,湖南攸县人,经济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兼任 SSCI 期刊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olicy eform 编委,曾任《国外财经》杂志常务副主编。曾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关系学院和迈阿密大学商学院公派访问学习 1 年半,主要研究方向为货币理论与政 策、金融市场与投资、金融突发事件等。在学术界较早提出了“确立金融强国战略”和“货币政策结构性调控” 等建议; 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重点项目等 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 8 ; 独著、主编或副主编出版《货币政策结构性调控论》等著作 6 ; The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olicy eform、《经济学动态》、《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国内外 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40 余篇。曾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湖南省青年社会科学研究人才“百人工程”专家、湖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并曾获湖南省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和湖南省第九届优秀社科学术著 作出版资助,2010 年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教学奖”二等奖,2011 年被评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优秀硕士 生导师”,入选 2010 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一、代表性著作

1.《金融产品概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年版,主编。

2.《房地产与资本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年版,副主编。

3.《宏观经济调控新模式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编著。

4.《货币政策结构性调控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年版,独著。

 

二、代表性学术论文

1.《“十二五”期间保障房建设的经济效应》,载《城市问题》2012 年第 11 期,第一作者。

2.《突发冲击对中国各产业的经济影响———基于 IMPLAN 系统的分析》,载《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 年第 4 期,第一作者。

3.《冲击经济的突发冲击研究述评》,载《经济学动态》2012 年第 3 期,第一作者。

4.《农业自然灾害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载《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 年第 2 期,第一作者。 5.《大规模水利投资对中国经济的拉动效应》,载《当代财经》2011 年第 11 期,第一作者。

6.《基于细化社会核算矩阵的突发公共事件产业影响分析》,载《财贸研究》2011 年第 3 期,第一作者。

7.《汇率变动、央行票据与冲销成本: 20042009》,载《财经研究》2011 年第 3 期,第一作者。

8.《刍议金融中国》,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 年第 1 期,第一作者。

9.《资本市场创新与风险管理》,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 年第 1 期,第一作者。

10.《突发公共事件经济影响研究述评》,载《经济学动态》2009 年第 4 期,第一作者。

1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新共识”》,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 年第 5 期,第二作者。

12.《“新共识”宏观经济学货币政策理论述评》,载《经济学动态》2007 年第 9 期,第二作者。

 

13.《基于长期递归识别法的突发公共事件总需求冲击分析》,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 年第 4 期, 第一作者。

14.《利率期限结构研究新进展》,载《经济学动态》2006 年第 4 期,第一作者。

 

三、主持的主要课题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应对突发冲击的宏观调控预案研究”( 项目批准号: 08AJL006) 2008 年 立项,主持人;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突发公共事件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其优化管理研究”( 项目批准号:70773119) 2007 年立项,主持人;

3.   中国人民银行重点项目: “中国货币市场发展问题研究”( 银人教[199963 ) 1999 年立项,主持人;

4.   湖南省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中级微观经济学”( 湘财教指[200348 ) 2003 年立项,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