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 诲人不倦———访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徐双敏教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4-01浏览次数:745

 
 
(文章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4年第1期,张风 王秀景
 
 
       编者按: 阳春三月,我们如约采访了我校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徐双敏教授。作为我校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长和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组组长,徐双敏教授不仅在公共管理领域取得了丰 硕的学术研究成果,而且受聘于湖北省多个政府机构,担任专家库专家,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经世致用”的含义。在与徐教授的交流过程中,她清晰的逻辑、严谨的语言、高雅的气质,处处体现出学术家的风范,深深地令我们折服。
 
       记者( 以下简称“记”) : 徐教授,您好! 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看到您 刚才在给学生认真地修改论文,您一定是一个负责任的好老师。我们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了,有的同学说自己当初应该选一个好的导师。在您看来,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大吗? 怎样的导师才算好的导师呢?
 
      徐教授( 以下简称“徐”) : 对于研究生选导师的方式,各校各专业的做法不一,既有双向选择的方式, 也有单向选择的方式。就我们专业而言,导师的确定主要是单向选择,就是由导师组分配导师。但是导师组分配导师时,既会考虑学生的本科专业、性别等因素,也会考虑导师的资历、专业方向等因素,两个方 面结合进行分配。我个人觉得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很大是无庸置疑的。每个老师的风格和性格不同,教育培养理念也不尽相同。研究生阶段的导师往往是一对几,较本科而言人数更少,可以采取精细化管理。 研究生阶段的导师对学生的影响或者说交流是全方位的,导师教给学生的不只是做学术,还包括做人、处事。可以说,导师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而明显的。 至于怎样的导师才算好的导师,这是没有定论的。如果一个导师与你的期望值相符,甚至是超越你
的期望,你就会觉得的这是个好导师。有的学生以后想读博,则希望有一个带着他做学术,做课题的导 师; 有的学生毕业后就准备工作,那么在他看来一个能够在寒暑假给他介绍实习的导师就是好导师。所以这是一个要看学生自己的规划,以及导师的所作所为与学生规划的匹配度问题。
 
      记: 有的同学在与自己导师相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导师对学生实行放养式管理,让学生感觉导师根本没关心自己,有的学生则觉得导师对自己管得太严,要求每周读多少文献、写读书笔记, 还要求在一些刊物上发表论文,让学生感觉压力很大。您觉得学生应该怎样和导师相处呢?
 
      徐: 一个导师与学生相处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是由导师性格决定的,但我相信每个导师都是希望自己 的学生能越走越好的。在与导师相处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更主动。如果导师没有分配任务,就自主学习。如果学生觉得导师对自己管得太少,学生尽管去“骚扰”导师,这是你们的权利。但是你们在去找导师之前一定要明确自己找导师有什么事,要言之有物。虽然我之前说过导师应该是全方位的,但导师毕竟不 是辅导员,你们要有自己的努力,有自己的思考。
 
      还有一点,现在很多学生不清楚导师的作用。既然称他们为导师,而不是老师,就是因为他们更多地 是起到一个引导指路的作用,所以学生一定要跟老师多沟通,不能一味地在背后埋怨。有的学生总是在把论文写完之后再找导师,但结果往往是,导师一看,连题目都否定了。我对学生的要求是选题、定框架、 成稿三步走,每一步都要跟我沟通,这样看似麻烦,其实是磨刀不误砍些功,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弯路。
 
      记: 有人说,现在几乎所有的领域都有很多人在研究,年轻人一般都是跟着前辈做,虽然有自己的兴趣点和专业功底,但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还是很难。对于研究生阶段如何选择自己的科研方向,老师有没有具体的建议?
 
      徐: 研究生在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时往往有两种方式,跟着自己的兴趣走或者被老师“逼上梁山”,但 两者是殊途同归的。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的方向,固然是好事,但一定要跟导师商量,有些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不符合本专业的范围,或者不是一个学术层面的问题。有的学生觉得自己想到了一 个很好的切入点,但又不知道如何展开,这就需要导师的帮助。老师毕竟比你们见识得多了那么一点,可以给你提供一些辨别选题能否上升到理论层面的建议。
 
       记: 选择一个好问题是成为研究者的必需,以这次的“研究生创新型项目”为例,您觉得什么是好问题? 您怎么选择问题?
 
      徐: 一般来说,一个好的研究选题一定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研究的必要性,二是要有研究的可行 性。关于研究的必要性可以从社会价值、经济效益或者学术价值上来理解。关于研究的可行性,是指可以获得研究所必须的数据和资料,也具备和掌握研究所必须的方法和专业知识。关于选题,我主张小题 大做,对研究的问题界定好边界。因为选题小才能深入研究,能够把一个小的问题说清楚就已经很厉害了。在研究选题上,最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是确定一个感兴趣的方向,通过阅读相关文献,采用一个新 的视角、新的方法进行研究,最好能提出新的观点; 另一种是从现实出发,从现象中找规律,然后总结出相应的结论。我更为认同前一种方法。在确定研究题目之前,一定要做文献综述,并且要把文献综述做足, 从中确定研究内容和边界,把研究内容从方面具体到点。确定了一个选题后,还要弄清楚自己的研究目的,这样才能确定研究方法,开展研究。
 
      记: 科研的新手在刚开始面对一个研究方向时,究竟应该以问题为导向,然后在实战中学习相应的基本知识,还是应该先学习好相应方向的基础知识,然后再寻找问题的突破口? 尤其对于交叉学科的研究方向,一个人的专业背景和所学的基础知识往往不适用新的交叉方向。对于这些情况,您有什么建议?
 
      徐: 先有基础理论,再进行研究这是必须的。如果对问题的内涵和外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怎么展开相应的分析,恐怕得出的结论连自己也无法说服。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学科分得越来越细,研究的点也越来越小,如果只专注于自己的领域而对其他领域毫无认知,往往很难找到创新点。现在好多诺奖得主不都是跨专业学习吗? 有一个交叉学科的背 景,还更容易找到分析老问题的新角度。
 
      记: 有的同学觉得自己根本不愿读博,便把大部分的精力用在实习或才“考证”上,您觉得研究生三年应该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才能尽可能大的提升自己的价值呢?
 
      徐: 研究生首先要对自己负责,有自己的职业规划,知道自己做某件事的机会成本是什么。考证我不反对,但考证需要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你要和自己的人生规划结合起来。关于研究生三年应该如何分 配时间,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不虚度,要先明确自己的目的,想要得到什么,与其说是提升自己的价值,不如说是让研究生三年时间的效益最大化。
在这三年里,不仅是课程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提升,比如快速搜索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学校有丰富的图书资源,也只有在学校,你们可无忧无虑地做些自己想做 的事了。研究生三年,稍纵即逝,一定要珍惜这段时光。
 
      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从办刊到现在已经有三十年的历史,学报一直在成长,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请问您对《研究生学报》有什么看法,可以给我们提一些建议吗?
 
      徐: 研学报在学生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我每期都会收到一本,觉得里面内容很不错。但是我想能不能也给马院和外院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加一些哲学或者散文类的版块,让大家机会平等。
 
      徐双敏教授简介
 
      徐双敏,女,1954 年 7 月生,江苏省苏州市人,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 师、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长、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1982 年 7 月湖北财经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 学) 政治系本科毕业; 2006 年在职学习,在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公共管 理与中国政府改革。
 
      徐双敏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行政管理专业负责人 ( 2007 年) ; 省级品牌专业行政管理学专业负责人 ( 2008 年) ; 省级精品课《行政管理学》的课程负责人( 2006 年) ; 校级重点学科行政管理学的学科带头人 ( 2006 年) ; 校级创新团队行政管理学教学团队的负责人( 2007 年) 。她的主要社会兼职有: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治学会理事、湖北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她在《中国行政管理》、《财政研究》等国内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二十世纪社会主义“左”倾错误及其根源》( 获武汉市第八次优秀社科成果优秀奖,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研究会优秀成 果一等奖,湖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中国现代化历程( 第三卷) 》,主编《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她主编的教材主要有《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电子政务概论》等。其中《公共管理学》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优秀教材一等奖( 2009 年) 。 她近五年主持的课题主要有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基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第三方评估模式研究( 10YJA810032) ; 湖北省社科基金资助课题 2 项: 湖北农民文化生活调查( 2012WT012) 、湖北省水务 一体化改革研究报告( 2011LJ037) ; 武汉市社科基金资助课题: 政府绩效评估中“第三方评估”问题研究 ( 编号 2007026) ; 省政府部门委托课题 3 项: 湖北省行政机关问责制度研究( 2009 年) 、提升水务管理绩效 对策研究( 2011 年) 、共青团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3 年) ; 省教育厅教育课题 2 项: 高校学生能力培养中实验、实训、实习三类课程作用研究( 2007A017) ; 大学生政治信仰状况调查与分析 ( 2010A0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