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访财务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张志宏教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4-01浏览次数:830

 
 
(文章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4年第4期,何振 郑胡阳)
 
 
        编者按:在学期即将进入尾声的六月,我们如约采访到了我校会计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张志宏教授。张教授作为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不仅取得了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同时为社会培养 了众多的优秀人才,可谓是教书育人二十余载,门下桃李下自成蹊。
                              
        记者( 以下简称“记”) :张教授,您好! 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接受我们研究生学报的采访。暑假之后,便是九月份的开学季,无论是对于刚进入研究生阶段的新生,还是马上面临论文选题和决定未来去向的老生都十分重要,而对于即将入学的新同学来说,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适应研究生生活,在您看来研究生阶段和本科阶段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张教授( 以下简称“张”) :研究生阶段和本科相比还是存在很大区别的,首先,是对专业知识掌握深度的要 求,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功底,以更好的适应读研阶段的科研需要是每一个同学应当思考的问题,而这点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同学更加重要; 其次,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读研阶段应更加重视,与本科相比,研究生的课 堂课程所占比重会大幅下降,更看重的是同学们在独立思考学习之后,能否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此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讨; 最后,是科学安排时间,与本科阶段相比,研究生的时间相对比较自由,大部分的时间是由自己 安排的,因此必须明白自己想做什么、想做成什么,同时应当付诸实践,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
 
        记:不同的同学读研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有人希望读研能为自己之后在职场中脱颖而出打下基础,有人则希望读研可以成为自己进入学术界的跳板,对于不同目的的研究生,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他们读研期间的侧重点又该有何不同呢?
 
        张:我觉得应当分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无论读研的目的是什么,作为一个研究生来说,都应当掌握基本的价值观念、知识结构以及专业技能; 另一方面,由于每个人有不同的职业规划和价值取向,同学们选择读研的目 的也有所差别,但是社会是千变万化的,眼下的规划很可能会随着机遇的到来、环境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在读研初期,建议同学们不要把自己明天规划得太过苛刻,因为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所以应当在知识结构全面 强化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目标地做一些短期规划,但是不要拘泥于此。
 
        记:对于研二的同学,马上面临着的一个大问题就是论文开题,您对毕业论文选题有什么建议呢? 如何去找到一个有价值且有意思的选题呢?
 
        张:对于专业型硕士,毕业论文是针对特定案例的对策性分析,选题相对灵活,而对于学术型硕士,要求则与之不同,每一个专业都有一个专业环境,以财务管理为例,它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学科交融性强,与会计、金融和工商管理等学科都有交叉,在研究方法倾向于实证研究的今天,财务选题自然离不开资本市场这一实验场,应当将企业与市场结合起来寻求研究话题。
 
        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热点话题、政策动向来进行选题。比如,从证监会出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角度出发,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进行了规定,很多同学对这个热点问题进行思考后写出了很好的文章; IPO 从核准制转为注册制,这项政策转变中的很多重大敏感性话题也是值得我们挖掘和研究的。

        此外,我们也可以从新生事物中寻找选题灵感,比如预披露制度、融资创新、混合所有制改革等等问题,但需要提醒的是,对于这些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可能会遇到数据难获取的问题,因此,我们从现在起就应当学会去 收集收据,并尽量从多个渠道去获取数据,以此更好地完成我们的研究。
 
        记:研二是研究生阶段十分重要的一年,是决定未来去向的一年,很多同学都会不断问自己“我适合做什 么”,那么请问当初您是如何来规划自己的人生的呢?
 
        张:人的一生是需要合理规划的,而“我适合做什么”的确是值得每个年轻人应当好好思考的问题,我觉得 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看。
 
        第一,结合自己的性格进行规划。人有不同的性格,有人健谈、有人内敛,并且各有不同的为人处世风格,不同的职业对性格要求也有一定的差异性,有的职业比较开放灵活,需要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而有 的职业则相对传统些,所以大家在进行规划之前,应当了解自己具有怎样的性格,然后据此来选择合适的职业。
 
        第二,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规划。兴趣是动力之源,做有兴趣的工作,是成功的前提,而合理的知识储备则是事业成功的保证。做喜欢的事,做起来也不会觉得辛苦,我国著名的会计学家郭 道扬教授,七十六岁高龄仍每天依旧笔耕不缀,学术研究对他来说已形成了习惯,就像每日三餐一样,不写作对他来说倒是一种折磨。
 
        最后,家庭因素、社会环境等因素都会对我们的规划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我适合做什么”这个问题,不 同的人给出的不同的回答,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不同阶段回答也会不一样。
 
        记:新学期的开始也是一年招聘季的开始,很多同学在海投海面的同时,他们其实是比较盲目的,因为他们对用人方的需求并不了解。我们知道,您在多家企业做过独立董事,对企业的招聘要求也有一定的了解,那么 企业需要的研究生该具备哪些素质呢? 一个优秀的研究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
 
        张:专业背景及专业素养对一个职业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作为一个优秀的人才,专业知识是立足的基础,研究生阶段更需要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走向工作后,一个人的情商可能比智商更 为重要。
 
        一个优秀的研究生,应当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其它相关知识进行合理搭配,并不断加强自己的学习能力。 以财务研究生为例,单纯熟练掌握财务的技能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对金融、法律等相关知识的储备,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把握及运用,还看重是否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良好 的沟通协调能力等。
 
        记:有人说“读研之后找工作好像更难了”,对此,您怎么看的?
 
        张:现在的确有很多同学反映“读研之后找工作难”,其实我觉得这其中存在误读。由于研究生在知识储备、社会阅历等方面的优势,所以研究生择业要求普遍高于本科生。 从我做公务员招考考官的经历来看,我有这样一个感受,即使是同一个问题,不同层次的人表达出来的效果却是不同的,这与他受到的专业教育水平是息息相关的,研究生在职场竞争中还是有较大优势的。
 
        记:研学报创刊至今也有三十一年了,请问您对研学报有什么建议吗?
 
        张:研究生学报是很优秀的学术期刊,我也一直在关注,要我提一点建议的话,我认为可以在封面背后增加对知名校友的访谈或者介绍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校友的归属感,同时对学报甚至学校来说也能起到一定 的宣传效果。
 
        记:研究生三年,每一年的重点也不尽相同,相信您的解答可以让每一个研究生更加清楚自己未来的方向。
 
        再次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
 
        张志宏教授简介
 
        张志宏,男,1964 年 11 月生,安徽省六安市人,管理学( 会计学)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非执业注册会计 师。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务管理研究所所长,会计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财务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组组长。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民建湖北省委委员、民建湖北省省直工委副主任、民建中南财经 政法大学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审计厅特约审计员。
 
         主要从事公司财务管理的教学与研究,研究领域包括: 公司融资结构、公司财务分析与预警、公司治理与并 购等。出版专著与教材 8 部,发表专业论文 60 余篇; 主持国家社科、省级课题及各类横向课题十余项。目前担 任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