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长避短 把握重心———访财务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袁天荣教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4-02浏览次数:577

 

(文章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年第2期,邵芬芬 王学超 祁毓)

 

  编者按 :袁天荣教授不仅要忙碌于日常教学工作 , 还担任多个社会职务 , 依然抽出宝贵的时间 , 欣然接受我 们的采访。在采访过程中 , 袁教授多次强调应努力提高研究能力和理论素养。 “在学习研究阶段 , 还是要以学 习与提高研究能力为主 ”, “研究生阶段, 还是系统性地学习研究、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更重要”。从这些话语中 , 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袁教授对研究生学子的关爱之情。从袁教授的谆谆教诲中 , 我们也许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记者 (以下简称记 ):您担任武昌区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委员、武汉市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 , 以及多家公 司独立董事等职务 , 您如何协调众多的社会工作和日常教学研究工作的呢 ? 您认为研究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 如何把握研究和实践的平衡点呢 ?

袁天荣 (以下简称 “袁 ”):学者走向社会 , 承担部分社会工作 , 是一种社会责任 , 也会耽误一些时间 。 总体 而言 , 利弊参半 , 关键是把握好平衡点。社会工作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 通过这个平台 , 可以更多地了解社会 , 拓 展视野 , 对教学和研究工作会起到促进作用。从事管理学科的教学和研究 , 不能总是在书斋里进行 , 古人所讲 的 “世事洞明皆学问 , 人情练达即文章 ”就是这个道理。学者把握好平衡点的诀窍在于 , 发挥优势 , 扬长避短。 多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或相近的社会工作。学者用专业知识去服务社会是驾轻就熟 , 可以节约许多的时间精 力 , 也为社会所需要。

理论研究面向实际、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大方向 , 参与实践、了解现实是必要的。但对研究生而言 , 主要责 任是提高研究能力和理论素养 , 适度参与实践是有益的 , 但要以学习研究为主。以后工作了 , 会有大量时间面 向实践 , 但在学习研究阶段 , 还是要以学习与提高研究能力为主。

:您曾获湖北省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学优秀奖等教学奖项。您对教学方面有哪些心得体会呢 ? 在现有教学模式下 , 广大研究生应如何把握 , 才能最大 限度地利用资源 , 更好地学习呢 ?

:作为一个老教师 , 教学方面自然有许多的心得体会 , 等你们准备当老师的时候我们再交流 。 我现在更愿意谈谈你问的第二个方面的话题 , 这个话题对你们现在可能更有帮助。对于广大研究生而言 ,要认识到 , 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有各自的特点和优缺点 , 不要一味肯定和否定某种教学模式。中国主流的教学 模式 , 常常被称为 “填鸭式教学 ”, 满堂灌 , 确实有这方面的问题。作为研究生 , 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 , 相对缺乏的是实践和案例 , 希望多讲一些案例 , 这是正常的 , 应该的。我在教学中注意到这一点 , 并尽量为大家 多提供一些案例和对案例的深入分析。但如果真的只讲案例 , 可能会出现讲授的知识不系统、理论分析不够等 问题。这是一个看法和心态调整的问题。在目前的教学方式难有实质性改变之前 , 我给大家几点建议 , 以供参 考。一是注意把握老师的分析思路、视角视点 , 这对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研究方法和研究技巧是有帮助的。 二是多和老师交流。作为研究生 , 和老师交流的方式很多 , 我认为最有效的交流方式是通过专题探讨。你将对问题的看法写成文章、文字 , 请老师指点 , 老师自然会从选题、立意到写作技巧各个方面发表看法 , 这是一种非 常好的方式 , 可以从中学到体会到很多东西。三是学会搜集和整理信息。现在资讯发达 , 进入海量信息时代 , 要学会搜集整理信息 , 不要被动地当信息接收器。可以多接收信息 , 但不要被不需要的信息淹没。

:听说您最近在做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课题研究 , 高新技术企业虽然是知识密集、技术 密集的经济实体 , 其发展壮大还需要利用资本市场 , 但中国的资本市场特别是股市大起大落 , 对高新技术企业 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呢 ? 您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前景有什么展望呢 ?

:一个国家经济持久发展的核心因素是创新和创新能力 , 高新技术企业是助推经济快速持久发展的尖刀 兵 , 发展前景无限。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利用资本市场。我国需要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包括 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场外交易市场 (非上市公司股份代办转让系统 ), 通过资本市场解决高新技术企业 发展中遇到的技术、资金、管理、制度、人才等问题。股市的大起大落只会阶段性地影响社会经济资源的分配 , 不会改变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方向。

:您的研究方向是企业并购、公司理财、公司治理、管理会计等 , 这些对现代企业都极其重要 , 请问您当初 为何会选择这些作为自己的学术研究重心 ? 同时 , 对广大研究生如何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 , 您能否提供一些宝 贵的建议 ?

:我的学术研究重心的确定 , 一是因为工作的需要 , 二是源于对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看法 。管理会计是 我最早的研究领域 , 这是由于工作的需要。 1982年前后 , 我校开始给本科生开设管理会计课程 , 当时的唯一主 讲教授是现在已经退休的朱海芳教授。学校管理类的各个专业都希望开设管理会计课程 , 教师奇缺。当时的 会计系 (现在的会计学院 )专门设置了管理会计教研室 , 我研究生毕业留校 , 系领导根据需要 , 让我到管理会计 教研室从事管理会计教学 , 自然就需要研究和探讨管理会计方面的问题。

对企业并购、公司理财、公司治理等问题的研究 , 是基于当年对我国经济发展走向和需要的认识。如对于企业并购的看法 , 我在专著《企业并购利益主体行为动机研究》中指出 ,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 , 通 过并购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产业升级换代、提升国家竞争力已经成为非常明显的趋势。我 国企业并购的暗潮终将形成并购的浪潮 , 这是中国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完善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另一方面 , 当时国内学术界对企业并购问题的研究基本停留在西方并购原理的探讨层面 , 能够结合中国实 际进行研究的并不多。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促使我逐步将研究重点转向企业并购、公司理财等领域。现在的实 际印证了当时我的看法和判断。在我的研究过程中 , 夏成才教授和焦跃华教授的看法给了我很多的启迪。

我之所以谈这些, 是想对广大研究生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能够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一是尽可能将研究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做到工作和研究相互促进。工作以后 , 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当然 , 现在 大家还没有工作, 这样选择的余地就更大 , 现实建议就是 ,研究方向的选择尽可能和你未来的工作设想相结合。二 是选择未来一定时期 (不是一段时间)可能成为研究重点的领域 , 至少不要选择未来没有发展前景的领域。你再 去研究国有企业管理模式、股权分置等已经解决了或定型了的问题 ,似乎没有必要。选择未来时 , 放弃过去时 (当然,你是研究历史的可以例外 )。三是密切结合实际的需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大家还年轻 , 未来的研究之路还很漫长 , 建议更多地根据未来的发展趋势做选择 , 研究问题要面对现实 , 选择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要把握未 来趋势。四是开阔自己的视野 , 结合自己兴趣。视野开阔 , 选择的余地就大 ;符合自己的兴趣 , 研究更能持久。五是多交流 , 多和老师同学交流。研究的过程也是相互借鉴和启迪的过程。三人行 , 必有我师。记:关于 “企业并购”和 “公司治理 ”,一些人认为 , 对一个企业来说 , 最重要的是通过并购将企业做大 , 只有做 大才能做强 ;而另一些人认为, 应该先治理好公司 ,让公司富有竞争力而不是急于做大。您怎么看待这两种观点 ?

:对这个问题 ,三点看法。其一 ,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 不要将他们对立。做强必然要做大做大必须要做强。一群羊抵不住一头狼是事实,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是事实。其二 ,你问的问题可能是要分先后,是先做强还是先做大。我的看法是,如人走路,迈了左脚迈右脚,迈了右脚迈左脚,方能不断前进。至于起点是先左还是先右 , 这要看你的条件、位置和环境,不要强求。如果允许你左右开弓, 就看你的性格、风格和习惯。其 三 , 如果一定要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 一定要硬性分个先后 , 我的看法是 , 强大强大 , 先强再大。特别是在我国目 前社会形态浮躁、急功近利情绪蔓延的情况下 , 强调先强后大有警示意义。不过 ,要注意一点 ,就职业习惯和职 业利益而言 , 利益相关者的看法可能差别很大,经理人往往希望先做大。我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系统性分析 , 有兴趣可以参阅《企业并购利益主体行为动机研究》。

:袁老师 , 现在大部分研究生有这样一个困惑 , 我们课堂上学的东西到底有什么用 ,品读经典的意义在哪里, 而往往追求实用主义 , 实习兼职甚至参加一些考试培训 , 您怎样看待这些问题呢 ? 您觉得研究生应该把重心放在哪里呢 ?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 , 这些问题让许多学生困惑 , 影响了许多学生的学习 。愿意就这个问题和大家 谈谈我的看法 , 供大家参考。

第一 , 涉及到教育的基本功能的认识。大家在小学就反复看 1234 ……这些阿拉伯数字 , 反复做 1 1 等于 2等练习 , 常常被一个水池两个水管 , 一个进水一个出水 , 水池多长时间可以被注满等应用题搞得焦头烂 额。让你认识 1234 , 是积累知识 , 传承知识。让你计算 1 1等于 2, 是开启心智。让你计算注满水池的时间 , 是训练你的分析能力和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即使在研究生阶段 , 课堂上传授的知识 , 有三种功能 , 一是供做知识储备和知识积累。当然 , 到了研究生这 个阶段 , 这个功能在弱化 , 大家可以自己阅读吸收。二是训练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堂上讲案例 , 核心目的不是要你记住这些案例 , 而是让你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判断 , 是为了提高你的分析能力。三是训练思辨能力。你参加辩论赛 , 你一时客串正方 , 一时客串反方 , 无论你是正方还是反方 , 评价你的 , 不是你的观点的对错, 而是 你阐述观点的方式方法。

大家参加过军训 , 假若问你 , 立正稍息这些动作不能杀敌 , 整天练习有何用 ? 恐怕你也哭笑不得。这些动作本不是用来杀敌的 , 而是用来训练一个军人基本素质的。练瞄准射击 , 进行实弹打靶 , 不是为了打穿靶子本 身 , 是为了提高打到靶子的能力。课堂也一样 , 讲授的东西不是没有用 , 而是有不同的功能和用途。当然, 对于老兵 , 对于指战员 , 当然不应该让他总是去练立正稍息 , 而应该组织他们去分析海湾战争等经典案例 , 引导他们 去读孙子兵法等经典著作。道不同理同。

第二 , 学者学子 , 做不到太超脱 , 但没有必要太现实。现在就业压力大 , 迫于现实考虑 , 参加各类资格考试 , 拿各种证书等等。我不反对大家去参加各种考试 , 但我认为 , 研究生阶段 , 还是系统性地学习研究、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更重要。

 

袁天荣教授简介

袁天荣 , , 1964年出生 , 湖北荆门人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企业并购、公司理财、管理会计等。

主要兼职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兼职教授 , 武汉市武昌区人大常委会委员 , 武汉市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 , 湖北省招标中心评标专家 , 汉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 湖北工业建筑总公司独立董事 , 际华轻工 3506 服 装有限公司顾问。

主要经历 :1981 9 月至 1987 7 ,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先后完成本科、研究生的学习 , 1987 7月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 其中 , 2002 9月进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务学博士学位学习 , 2005 7月毕业 并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1993年任讲师 , 1998 年晋升为副教授 , 2005年晋升为教授。 1999 2007年任财务教研 室主任 , 曾为中国注册会计师 , 后转为非执业会员。 2007 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一、主要专著

1.《企业并购利益主体行为动机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 , 2007.01

2.《企业换股并购研究》, 长江出版社 , 2007.03 3.《企业财务分析 》, 中国财经出版社 , 2009.09 4.《管理会计学 》, 湖北科技出版社 , 2003.06

二、主要学术论文

1.《上市公司超能力派现的实证研究》, 《会计研究 》, 2004年第 10 ; 2.《论成本管理观念的转变 》, 《财贸经济 》, 2004年第 7 ; 3.《论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 《会计研究 》, 2001年第 2 ; 4.《经济安全与制度变迁 :理论与中国的现实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 2009年第 6 ; 5.《政府干预企业并购的动机与行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 2006年第 2 ; 6.《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体系 》,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 2001年第 1 ; 7.《产权 ? 信息 ? 契约 :独立审计责任的制度解析 》, 《当代财经 》, 2010年第 3 ;

8.《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存在的八大问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 2003年第 4 ; 9.《换股合并会计处理方法选择研究 》, 《财务与会计 》, 2004年第 9 ; 10.《并购中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动机研究 》, 《财会通讯 》, 2005年第 6 ; 11.《我国高科技企业风险融资的制度安排和路径依赖》, 《财会月刊 》, 2010年第 9 ; 12.《并购中管理层行为偏好与动机分析 》, 《财会月刊 》, 2005年第 5 ; 13.《对换股并购中换股比率确定的思考 》, 《统计与决策 》, 2004年第 8 ; 14.《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探析》, 《财会月刊 》, 2004 6 ; 15.《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的风险分析 》, 《财会月刊 》, 2003年第 6 ; 16.《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思考 》, 《财务与会计 》, 2003年第 1 ; 17.《论成本与质量的抉择关系分析》, 《财会月刊 》, 2002年第 12 ;

三、主要研究课题

1.《社会组织财务制度研究》, 民政部课题 , 主持人 , 2008年立项 , 完成 2.《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研究》, 湖北省科技厅软科学课题 , 主持人 , 2010年立项 , 在研 3.《审计 “免疫系统 ”论对现有审计理论体系的影响研究 》, 湖北省审计厅课题 , 主持人 , 2010年立项 , 在研 4.《武汉发展总部经济的对策研究》, 武汉市软科学课题 , 主持人 , 2009年立项 , 在研 5.《财务管理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湖北省教育厅课题 , 主持人 , 2002年立项 , 完成 6.《公共财政与政府投资的财会管理研究》, 国家统计局课题 , 主要成员 , 2001年结题 7.《财务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 湖北省教育厅课题 , 主持人 , 2005年立项 , 结题 8.《管理会计案例研究》, 湖北省教育厅课题 , 主持人 , 2002年立项 , 结题。

9.《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的税收问题研究》, WTO与湖北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项目 , 主持人 , 2008 年 立项 , 完成。

四、奖励与荣誉

民政部课题 “社会组织财务制度研究 ”于 2008年获得民政部优秀课题奖励 ;湖北省教育厅课题 “财务管理 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于 2005年获得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 该课题同时获得中南财经政 法大学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论文 “论成本的抉择关系分析 ”获 2004年 “湖北省会计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 论文 “论现代成本控制内容与时空的拓展 ”获 2001年 “湖北省会计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 获财政部《财务与会计》杂志 2000年度和 2001年度优秀作者奖 , 多次荣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学优秀奖。 2010年获武昌区优秀人 大代表 , 2010年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参政议政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