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4年第4期研究生学术与人生发展专题,杨振杰
近日张风询问我能否为《研究生学报》写篇短文跟大家分享下自己的研究经验。在研究这条路上,大家都是在不断摸索,所谓“老师”不过多了些失败的经验教训,在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中多了份淡定和耐心。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初学者,不敢奢谈经验,只能是一点教训和感悟吧。
做研究应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作为主攻方向。读研究生跟读本科不同,本科阶段主要是课程学习,而研究生阶段主要是在导师指导下自己学习。读研究生的时候大家往往比较迷茫的是选什么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选择的标准和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不同人也会有不同认识和考虑。从我的经历和我的老师们的教 导来看,个人兴趣和爱好很重要。做研究本身是件苦差事,没有什么乐趣可言,如果不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很难坚持下去。还记得在读博士时办公室同学开玩笑说,如果恨谁就鼓动他( 她) 去读博士。虽说是玩笑话,也 可见此路之艰辛。在海外博士延期毕业是常有的事,在美国花个七八年拿个学位实属正常现象,读着读着干脆就放弃了的也大有人在。博士论文写不出来,边哭边写的场景绝非电影中虚构的,而是真实发生在各大高校研 究生宿舍的。在研究这条路上,你不走通之前定是一片漆黑的,你不知道下一步会遇到什么,偶尔的火花会让你兴奋不已,接下来的又将是长时的黑暗。所以需要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来。对研究主题的兴趣和爱好才是 大家坚持走下去的最大动力。而且研究方向是长期的,甚至可能是一辈子的工作对象,如果不喜欢,恐怕很难做好,也很难坚持下去。所以大家在选择专业和研究领域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做出选择。
同学们接下来也许会问的问题是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不知道该怎么选择研究方向。对于社会科学 的学生而言,在看了一定的专业基础书籍后,寻找兴趣点最好的方式是多调研多访谈,到田野中多问、多听,在现实生活中找感觉。当然,选择研究问题时也要注意可行性的问题。还记得当年选择博士论文题目时,最初和 导师商定的是做财政转移支付,但是考虑到这个题目调研难度太大,难以获得足够的资料,最终不得不放弃,改做数据收集相对容易的政府间事权划分。
研究问题有很多,有真问题,有假问题,如何选择呢? 还记得在读硕士一年级时,跟导师项继权老师讨论一 篇小文章,他当时就提醒我要记住做研究、思考问题、写文章一定要从大多数老百姓的角度出发。虽然这件事情过去很多年了,但是我一直记忆犹新。香港中文大学李连江老师在研究问题的选择上提出了两个标准: 最低 标准是从政府最高领导人的角度思考中国,最高标准是从普通老百姓的角度看中国问题。李老师的标准和项老师的要求其实不谋而合,都强调要从大众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的研究问题才是真问题,才是重要的问题。
随着中外学界交流不断增多,大家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海外中国研究,也受到西方研究的影响。大家在选择 研究问题的时候是从美国政府的角度还是从中国政府、中国老百姓的角度来确立问题呢? 大家会纳闷为何有 此一问,因为大家本能考虑的当然是要从中国政府和老百姓的角度思考中国问题。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尤其是 在谈跟国际接轨的时候,一个经常讨论的问题是研究问题的接轨。海外中国研究本质上是服务于外国政府和学界的,他们对于中国关注的出发点不是基于中国自身的发展,背后更多的考量因素是怎么样对自己的国家有利。所以大家在看文献的时候需要有一种自觉意识,多想想背后的深层内涵。还记得李芝兰老师在指导我的 博士论文时,反复提醒我研究问题应该基于中国现实,从中国现实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不要因为是用英文写作就一定要从西方的角度来看中国。
多去调研,多去了解现实。古人早就意识到到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等都是古人的经验之谈。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尤其是网络的发达让大家不出家门就可知天下事。新闻报道是很好的引子,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方向,但是单纯依赖这些报道来做研究,很显然是不够的。有句话叫“眼见为实”,做研究是需要田野调查的。在田野中才能找到感觉,发现问题,找到答案。一些研究做的比较 好的学者都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入扎实的田野调查。王绍光老师的博士论文是写武汉文革,牛津大学出版社为他的博士论文出了中英文多个版本。他的书写的好固然有很多因素,其中有两点他自己也认同: 其一是他 小时候经历过文革; 其二,在博士期间他访谈了大量还健在的当年文革派系斗争中的主要成员,也花了很长时间在武汉的图书馆查阅当年的资料。前者让他对文革有更深切的感受,后者帮助他更接近当时场景。另一位 在实践和学术上都值得大书特书的就是湖北省社科院的宋亚平老师。宋老师经历丰富,80 年代武汉大学研究 生毕业后进入湖北省委工作,后下海经商,跟随改革家江上舟开发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再后来回到湖北搞咸 安政改。今天中央的很多改革措施都是十几年前他在咸安搞改革时已经推行了的。与其说他有先见之明,不如说他对中国现实问题认识的透彻。咸安改革不仅贡献了多篇中文博士论文,也有多篇英文博士论文以咸安 改革为主题。宋老师的文章经常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对方看中的是他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总能一针见血、切中要害。这些都得益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长期下乡调研。
做研究就像学习骑自行车,没有统一固定的套路,靠自己不断的练习找感觉。每个人都可以形成自己的套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重要的是要通过具体的研究实践找到感觉。《天龙八部》中的神仙姐姐王语嫣对各 门各派武学了如指掌,却不会武功,仍然需要人保护。要做好研究,只有自己亲自去体验,在过程中学习。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作者简介:杨振杰( 1977— ) ,男,湖北武汉人,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学系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