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当我们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再次步入校园开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时,会面临着许许多多新的机遇和挑战。研究生期间其实非常短暂,两三年的时间一晃就会过去。那么当我们站在人生新的起点时,又应该如何对 待我们的研究生学习与生活呢? 在我看来,同学们至少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目标并为之努力
现在很多同学在研究生期间忙于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各种证书的考试,我并不主张所有的同学都去考这些证书,这是因为每个同学在研究生阶段都有不同的人生目标。对于会计专业的同学们而言,毕业后的职 业道路主要有三条: 一是继续完成博士学位的深造,留在高校任教; 二是选择从政,参加公务员考试; 三是去会 计事务所或者是企业中去。每个同学的人生目标不同,决定了他们的职业规划也不相同。对于想要去会计事 务所的同学们来说,参加注会的考试是非常有用也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同学们的职业规划并不在事务所,那么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注会考试中是不合适的。因为研究生的学习时间非常宝贵,三年的时间很快就会过去,再去除掉周末和假期,实际上留给我们学习的时间就 大大减少了。而这些注会、注税、司考都是比较难的考试,对于我们的专业要求也会非常高,正是因为难考才会
占用我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不去事务所,却花大量时间去考证,那就没有精力去掌握一些我们应该掌握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了。我们经常听说财大的学生和武大的学生相比发展后劲不足,这也反映了我们的同学在综合能力、理论基础等方面是比较薄弱的。
研究生期间应该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无论我们是选择去企业还是去当公务员,在这个阶段还是应该掌握一些理论与方法。研究生的水平和能力相对于专科生、本科生来说都会更高一些,今后在工作单位中绝大多数研究生都会走向管理层,而作为一名管理者,更为重要的是懂得一些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因为一个专业的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适用的,它对于我们现在的学习与未来的工作都会大有裨益。
当然,考证也能帮助同学们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对于学会计的同学而言,将来要做一名合格的会计,就必须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会计核算非常熟悉。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专业水准非常高,通过考证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本专业内的知识,将来在找工作时这些专业知识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笔试和面试。因此,同学们应当合理对待考证,分清主次,每个人将来选择的发展目标不一样,那么在研究生期间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如果我们在研究生阶段要有所得,那么首先为自己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二、阅读思考并行之成文
在硕士论文开题时很多同学不知道如何去选择一个研究主题,其实一个好的研究主题的确定首先是建立在大量的阅读文献与思考之上的。牛顿曾说: “如果我看的比别人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样的,我们做研究、写论文也应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首先应当去读一读国内外权威期刊关于某一研究领域的文献,看看这些优秀的文章都在做哪方面的研究。就拿股利政策来说,国内外学者已经针对这一方面写了大量的文章,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我们就要思考他们的研究是基于怎样的背景、用了怎样的研究方法、得出了怎样的研 究结论,同时我们更要思考是谁最先提出了这一问题、谁发展了这一问题、这些学者们都分为哪些流派、最近三五年它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如何等等。如果我们不读文章就不知道别人的研究存在哪些问题,就不知道现有的研究 领域还存在哪些可供挖掘的地方。退一步而言,阅读至少能够让我们产生一些想法,那就是我赞同哪一种观点,或者反对哪一种观点,赞同或反对的理由在哪里……这些想法都能够帮助我们丰富文献综述部分的内容。
在广泛阅读国内外文献之时,我们也要关注国内的政策趋势和导向。国外很多权威期刊的论文研究结论都是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实务得出来的,它们产生的环境和制度与我国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需要分析这 些结论是否适合中国。如果不适合,那就可以结合国内颁布的一系列的政策规定来开展研究。例如要研究我国的股利政策就需要着重关注证监会在 2008 年颁布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这一政 策法规将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资格与股利分配水平相挂钩,而国内有学者将这一政策界定为“半强制分红政策”,那 么我们在读完文章后就可以思考这种定义是否恰当,国外是否有国家制定了类似的股利政策,我国制定这样的政策是否恰当等等。进而研究在这种政策下中国上市公司如何应对、它们作出决策的依据是什么,最后将这些现象 上升到理论层次并将其与现有的理论进行对比。当我们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大量资料、进行研究以后,就会产生一些属于自己的想法,进而产生了倾诉自己想法的欲望时,就为一篇好文章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在正式写作论文之前,很多同学都希望自己的论文能有所创新。其实不只是学生想要创新,老师们同样想要创新,人人都想创新,但是创新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我看来,创新可以是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视角或者是新的结论,但是要改造一个理论其实是非常困难的,至少超过一半的上市公司的情况我们要非常熟悉,否则得出的结论可能是有偏的,经不起推敲,很容易就会被别人推翻。在硕士阶段,我们如果能够从文献中找出别人在理论、方法、模型的构建和计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其中的一到两个小的方面进行改进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还可以结合中国的制度背景来进行研究,我们的研究不能只是对别人的简单模仿,至少要有一个点是和别人不相同的,并且我们的研究要经得起推敲。
与此同时,阅读文献也能够帮助我们避免在论文写作中的一些错误。现在很多同学都存在的实证研究的误区就是“为了实证而实证”,有些研究假设可能不需要通过实证就可以得出,所以在确定题目时还是要和自己的指导老师或者是对这一领域比较熟悉的老师多交流、沟通,否则论文将会出现一些低级错误。另外,我们要检验研究结论是否正确,最好是能够将实证和案例结合起来,在做完实证研究之后找到一个案例,这个案例又恰好能够佐证实证研究的结论,抑或是案例并不支持实证研究的结论,这时就要去分析是实证有问题还是案例选择的代表性有问题,也有可能是二者都出现了问题。
三、锻炼自己并持之以恒
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观念,但是无论如何身体的健康是排在第一位的。在学习之余,我们每天也要有计划地锻炼身体,身体好了才能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保持一个饱满的精神状态也能帮助我们接受新的事物和新的方法。我们平常说要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但是如果连自己的健康都不能够维持,那么这些贡献也就无从谈起了。在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同时,同学们还可以通过参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来锻炼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因为将来走上社会之后,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我们要能够学会整合利用身边的资源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现在在学校中有意识地培养这些能力,会比我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再去锻炼会更好。最后,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同学们在保证身体的情况下要尽量去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同时锻炼自己的学术敏感性,能够在目前的热门话题中产生和别人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随着时间的推进,我们积累下来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也会更加丰富,这时可以进一步反思和整理我们在过去所做的研究,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和应当完善的地方,如果不能把现有的研究往前推进,至少也能够告诉后面的人这条路行不通,那么后人也能少走弯路; 如果自己的研究还存在着可以改进的地方,那么也能告诉后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完善现有的研究,这门学科的发展也是通过大家这样一点一点的积累才得以前进的。
作者简介: 杨汉明( 1963— ) ,男,湖北天门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