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4年第5期
实证研究是当下主流研究方法之一,现实中许多同学拥有一腔热情,却苦于不知道如何下手。作为研究序列的入门者,应研究生学报的要求就个人体会浅谈几点见解。
一、研究选题
选题是整个研究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至少有话题选择和研究选题两个层面的工作需要思考。话题选择并不涉及具体的问题,只需要大致确定研究领域或问题,如企业风险、企业社会责任等。研究选题是指具体需要 研究的问题,如董事会结构如何影响高管薪酬、上市公司的品牌形象是否影响其社会责任的履行等。
首先,需要确定研究话题。研究话题既可以来源于指导老师的研究课题和方向,也可以发源于个人的兴趣。每年的国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清单是个人发掘研究话题非常好的素材。在这里你不仅能找到 大量的话题,更重要的是这些话题都是非常热门或流行的话题。如果能够选定一个话题做出自己的研究,写出一系列的文章,相信文章的发表也会容易很多。
其次,如何选定研究问题。当确定研究话题后,建议大家找一张白纸。首先,在纸张的中心写下你的话题,如企业风险; 其次,将相关主体如上市公司、监管者、分析师、机构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等一一摆放在你话题的周围; 然后,将话题和相关主体做排列组合,针对每个组合思考其价值和可能的内在逻辑,结合现有文献确定其可行性。经过上述三个步骤的反复,潜在问题会自然而然出现在脑海中,也许你将发现有许多问题值得去深入研究。
二、研究开展
从实证研究角度来看,研究问题的确定意味着需要分析的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已经确定。具体来讲,即从解释变量入手,最终落脚于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是研究问题的落脚点,解释变量是研究的切入视角。接下来需要完成的工作主要是研究问题的文献梳理、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实证模型的建立与分析以及论文的 撰写与发表。
( 一) 文献管理与梳理
文献是现有研究的总结和报告,可以告诉我们现有问题的研究程度以及潜在机会所在。关于文献,至少需要做好管理和梳理两个方面。文献管理可以用文献管理软件( 如 EndNote 和 Note Express 等) 进行管理,既可以实现题录和文档的管理,又可以在论文撰写环节实现引用和参考文献的自动生成和格式调整,方便、实用、效率 高。文献梳理主要是指按照文献的逻辑脉络对现有文献进行归类和概括,以期明晰和确定现有研究的前沿和潜在机会。只有在良好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将个人研究纳入整个研究体系中,从而明确个人研 究的理论和现实价值,在撰写论文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进而加大论文发表的可能性。
( 二) 数据收集与整理
当下流行的实证研究方法是依据历史档案数据,对逻辑演绎和理论分析推导出来的假设予以验证的研究方法。现有研究需要的基础数据各种数据库均可提供,具体可参考学校图书馆各种数据库链接中的帮助文件。但随着研究程度的不断深入,纯粹依据公开数据库进行研究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了。往往需要依据研究问题的 不同,收集特定的历史档案数据; 而且研究问题的不同,收集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数据整理是指将收集的数据整理成为符合统计特征的数据,这个过程至少包括数据清理、数据整合和数据分析三个步骤。数据清理是指将原始杂乱的数据进行清理,将其变换为有规律的格式化的数据,比如将复制的文本数据整理到一个 Excel 表格中等。数据整合是将多种表格的数据( 如上市公司基本信息、收益信息等) 按照数据标识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数 据结构,以供模型分析使用。数据分析是从数据分布特征角度评估极值、异方差、序列相关性等因素的可能影响,并进行合理数据处理的过程,其目标在于使数据基本符合模型分析应具备的条件; 这个过程中,常常需要通 过数据的描述性统计来对数据的可用性进行分析,利用分组统计、相关性分析对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可能的关系进行分析,初步预测可能的结论。
( 三) 模型建立与分析
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研究以现有的某一或几篇文献为基础进行拓展性研究。所依赖的基础文献中所使用的模型是我们研究的基础模型,仔细分析我们自己研究问题的切入角度,理清在基本模型中加入我们自己解释变量 的逻辑情况下,就可以建立实际研究问题的分析模型。在建立分析模型后,我们可以利用前述中的分组统计、相关性分析、无参数检验等方法初步分析; 然后,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最常见的情形可以通过普通 OLS 和固定效应分 析等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检验所提假设,当然这个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自相关问题、多重共线性问题以及异方差问题等; 最后,还需要从模型设定、数据样本、变量选择、自相关与异方差处理等方面进行稳健性测试。
另外,在研究设计、模型设定以及分析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思考是否存在内生性问题、如何减缓以及是否有工具变量可以缓解内生问题的影响。有关内生性问题的思考,应该是贯穿于问题提出、研究设计和研究展开的整个过程中,往往也是初学者容易忽略的问题。
三、论文撰写与发表
在自己所推断假设得以数据确认后,最后需要将整个研究工作进行汇总和报告———撰写论文。常言道,“无规矩,则不成方圆”。同样地,实证论文的撰写有其规范。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交代论文选题的意义、研究的重要性及其对理论和实务可能的贡献,现在流行写法讲究“TOP - DOWN - TOP”,有着其严密的逻辑递进 关系。第二部分常为文献综述和制度背景。文献综述是对文献的梳理,是在一个分析框架下依照一定逻辑关系的观点分类和提炼。同时,还需要在制度背景的分析基础上对文献进行剖析。制度背景分析至少有两个目的: 第一,明晰现有国内外研究的前提假设及其结论的适用性; 第二,明确当前研究的环境,为后续假设提出奠定基础。第三部分为理论分析和假设提出,基于特定理论从不同路径、角度对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 系进行逻辑推理,依据解释变量影响被解释变量的方向进行推断并提出假设。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理论分析和假设提出之间的衔接性,一定避免“两张皮”现象。第四部分为实证检验和分析说明,其目的是以数据和 计量技术为基础向读者解释自己的研究分析过程和结果,解释前述假设推断的合理性。第五部分为稳健性检验,其目的是告诉读者研究主要结论是经得起推敲的、稳定的、不会轻易随着变量选择以及计量方法改变而改 变的。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和启示,对整个文章的意义、思路、过程、结论和局限性进行总结,结合制度背景分析现实启发。
有关论文发表不同人有不同看法,个人觉得有两个方面特别值得关注: 第一,文章与期刊要求和质量的匹 配性; 第二,文章撰写以及发表过程所蕴含的作者态度严谨性。这个严谨性不仅体现在撰写内容上,也体现在行文、脚注、参考文献、排版布局,更体现在审稿意见的处理和回复过程。
总体来看,做研究并没有固定的套路,每个高手都有自己的绝活。但作为一个初学者,最快最省力的方式 也许是遵循多数人的做法。上述介绍的做法,是作者对多数人做法的一点理解,希望能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吕敏康( 1975— ) ,男,陕西渭南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