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访学札记(五)——受我校“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基金资助

时间:2015-05-11浏览:1123

 

到美国将近八个月了,现在回想起当初申请“博士生国际联合培养项目”时的忐忑、办理手续时的繁琐、进入美国时的兴奋犹如昨日之事,仍历历在目。

学术讲座

我选择的访问学校是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以下简称:WMU),位于美国Michigan州的西南部一个小城Kalamazoo。说它小是和中国的城市相比较而言的,但就整个Michigan州而言,尽管小城只有8万人左右,但它的人口排名在100多个城市中居第16位,。我所处的WMU经济系有18个获得了终身教职的教授,教职工并不是很多,但学术氛围浓厚。每周都有固定的学术讲座,一般在周五下午3点半举行。通常它会在一个学期快结束时将下学期的学术讲座安排好,并在学期初公布出来,方便大家根据自己的学术方向与兴趣参加。2014-2015学年讲座邀请到的学者以本州学术机构中经济方向的研究人员为主,例如 University of Michigan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也有University of IllinoisUniversity of Toledo等学校的一些学者。除了这个每周固定的学术讲座外,一般一个学年还会安排围绕一个主题的系列讲座。20142015学年的主题是“大萧条的教训”,邀请了来自Johns Hopkins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以及Brookings Institution等著名研究机构的学者报告他们对2008年经济大萧条问诊式的研究成果。

Work Shop课程

除了学术讲座外,博士生还开设一门Work Shop课程,经济系里要求每名博士生毕业前要上两年的Work Shop课程。这门课程由经验丰富、学术卓著的老师每个学期轮流开设,旨在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规范论文的写作形式和提升论文的写作技巧。在该课堂上,每一个博士生都要对自己近期的研究进行多次陈述,在这其中由其他同学对陈述内容发表见解,老师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进行总结性的点评。

学习体悟

1)学术能力需要开放式的培养不管是著名学者还是普通的博士生都需要在讨论中深化对研究的认识,在交流中凝聚研究的共识。来自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Till von Wachter在他关于就业的错配与衰退的清洁效应的NBER工作论文陈述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这种讨论一方面是听者接受最近研究成果的过程,另一方面是讲者修正完善研究成果的过程。看着博士生的Work Shop课程上,一篇篇论文从学期初粗糙的雏形,简单的构架到学期末慢慢打磨成型,逐渐具有规范的形式、合理的结构和新颖的内容,我感觉到论文并不是一个人的成果,而是一个集体的成果。你的师友影响了你文章的质量。

2)学术兴趣需要建设性的氛围。讲座的研究主题特别广泛,甚至有些主题有点生活化的色彩,关注生活中不同主体的经济联系,显得很生动。例如研究尼日利亚童工对经济冲击的影响,母亲工作与子女肥胖之间的关系,父母的爱与子女回馈的关系等。同时,在学术讨论中,大家对报告者的文章否定意见很少,而主要是从文章完善的角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种建设性的氛围更有利于促进创新性观点的出现。

3)学术成果需要刻苦的学习。出国前就知道蒲慕明给实验室博士的信,出国后发现这边的博士生确实很刻苦。他们没有周末的概念,没有课就会在办公室读文献,找数据,讨论文章。同时,学校的图书馆周一到周四都是从上午8点开门一直到凌晨3点。在图书馆的一些角落里可以找到一些沙发,可以供大家学习之余,休憩一下。参加学术讨论时,看着一篇篇成形的文章,我知道这是汗水浇灌开出的花朵。

Kalamazoo纬度较高,冬天持续时间长、气温比较低,雪下的特别厚。看着异乡异景,感触良多。最后以我的一首睹雪生情的小诗结束吧。

我喜欢雪。

喜欢走在厚厚的雪地上,踏出一串深深的脚印。

歪歪斜斜,却一直向前。

喜欢看她随风在天空恣意挥洒。

喜欢她点缀于树林间形成的水墨画。

苍凉空洞,但似乎又包容一切。

她很柔弱,但更坚强。

她不喜欢懒洋洋的暖,却深爱凌冽刺骨的寒。

在暖阳下,她会悄然消融。

在寒风中,她却化为晶莹剔透的冰,保存风骨。

没有抱怨冬天的静寂,却爱上了这片寒冷。

 

博士生个人介绍:周记顺,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2013级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李小平教授。20146月受我校“博士生联合培养(国际化)”项目基金资助,赴美国西密歇根大学访学,邮箱 2514798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