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学科概况与发展趋势
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是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研究经济活动各领域基本理论和运行规律,或对非经济活动领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学科,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实践性强,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的特点。应用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展、充实,在整个经济学、经济管理以及社会科学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应用经济学及其各分支学科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为指导,在引进和借鉴国外应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了由“部门经济学”向现代经济学的历史转变,并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用经济学学科体系,基本形成了比较系统规范的人才培养模式。该学科以社会经济发展、改革和开放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采用先进的分析方法、数理模型和计算机技术,重点开展实证性和对策性研究。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和我国市场化进程加快,应用经济学呈现出务实化、本土化、融合化的发展趋势:一是问题指向性。从过去的过多注重量化分析转化为以问题为指向,简化分析手段,重点解决实际经济问题;二是理论本土化。始终坚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在引进、消化、吸收现代经济学理论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我国应用经济学的特色学科体系,推动理论的本土化;三是实践导向性。理论研究者与政府、行业组织、市场监管机构和企业相联合,协同研究,为实际经济运行提供决策支持;四是学科交叉性。各学科之间进一步交叉、融合和相关渗透,逐步兴起了一批新兴学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应用经济学科具有60余年的发展历史,历来为学校的主干学科。该学科由1948年成立的中原大学创办的金融系、贸易系、工厂管理系等学科专业发展而来,为新中国建立的首批招收本科生的学科。1978年货币银行学、工业经济学、统计学等开始招收研究生,1986年,货币银行学、工业经济学、统计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本学科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以后,财政学、金融学相继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11年,本学科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学科。目前,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已拥有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经济统计学、数量经济学、保险学、金融工程、税收学及农业经济学等13个学科方向(见表1),构建了“本—硕—博”三位一体的学位体系,发展成为师资力量雄厚、科研特色鲜明、办学质量优异的专业门类,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知识面宽广、创新能力突出的财经类人才,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表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应用经济学学科方向设置及院系分布
一级学科 | 学科方向 | 院系分布 |
应 用 经 济 学 | 国民经济学 | 金融学院 |
区域经济学 | 公共管理学院 | |
财政学 | 财政税务学院 | |
金融学 | 金融学院 | |
产业经济学 | 工商管理学院 | |
国际贸易学 | 工商管理学院 | |
劳动经济学 | 公共管理学院 | |
经济统计学 | 统计与数学学院 | |
数量经济学 | 统计与数学学院 | |
保险学 | 金融学院 | |
金融工程 | 金融学院 | |
税收学 | 财政税务学院 | |
农业经济学★ | 工商管理学院 |
注:(1)表中带“★”号者表示自设学科方向,下同。
(2)目前表中“税收学”方向我校仅开设硕士项目;“农业经济学”方向仅开设博士项目;其他方向我校均同时开设硕士和博士项目。
本学科的主要方向有:
1.国民经济学。该方向研究国民经济系统运行及其规律,其建设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获得投资经济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主要研究领域涵盖投资理论与实践、金融投资、国际投资、投资项目决策与风险管理、房地产投融资等,在国内高校同类学科中居于前列。
2.区域经济学。该方向由经济学与地理学交叉交融而形成,1998年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人口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城市经济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重点关注中部地区发展问题。
3.财政学。该方向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采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运行规律。该方向源于1948年成立的中原大学创办的财政银行系财政学专业,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主要研究领域为财政基础理论与财政政策、地方财政、税收理论与制度、中国财税思想与制度变迁、公共预算管理、财政管理体制,其中财政基础理论与财政政策研究实力雄厚,税收理论与制度研究成果丰硕,财政史学研究在全国同类学科中独树一帜。
4.金融学。该方向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在不确定条件下对稀缺资源进行跨时期配置。该方向依托于中原大学1950年成立的金融系,1978年开始招收货币银行学专业研究生,1981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主要研究领域涵盖货币理论与政策、金融机构与风险管理、金融市场与证券投资、国际金融管理、金融产品创新与监管等,货币金融研究在全国高校同等学科中独具特色。
5.产业经济学。该方向主要研究产品市场资源配置问题,细分为工业经济、贸易经济和建设经济。该方向始建于1948年,由工业经济和贸易经济专业发展而来,1981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主要研究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规制理论与政策、流通经济理论与政策、国有经济理论与政策、企业理论与公司治理,在国内形成了较强的优势和显著的特色。
6.国际贸易学。该方向研究国家或地区之间跨境商品、服务与要素流动及其影响和规律。该方向1998年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跨国经营理论与战略以及中国贸易发展实践,研究特色主要表现为强调内外贸一体化的贸易理论与政策,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鲜明特点及较高学术声誉。
7.劳动经济学。该方向以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为研究对象。该方向1998年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开始招收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博士生;主要研究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市场、就业问题等,在国内具有较大学术影响。
8.经济统计学。该方向以社会经济现象数据测度与分析为研究对象。该方向依托于中原大学1951年成立的计划统计系,1981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主要研究领域涵盖社会与经济现象测度指标及其体系构建、社会经济领域数据获取并处理的理论与方法、基于测度数据分析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规律性的方法研究等,在国内形成了较强的优势和显著的特色并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
9.数量经济学。该方向是一门综合运用经济学、统计学、数学和计算机技术,以现实经济问题为背景研究各种经济量的变化规律及其数量关系的新兴交叉学科。该方向1998年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计量经济理论与应用、数理金融与风险管理、动态经济学理论与应用、数理经济模型与博弈分析、金融信息工程等,在国内数量经济学界具有较大的影响。
10.保险学。该方向以经济社会风险管理为主线,以大数定律为工具,研究个人、企业和政府部门等经济当事人如何通过经济手段转移与分散风险以及保险基金积聚与运用。该方向是依托金融学发展起来的,2003年开始单独招收博士生,2005年开始单独招收硕士生。该方向在保险中介领域的研究居全国前列,在保险精算、保险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1.金融工程。该方向研究金融产品设计、定价与风险管理。该方向2003年开始招收硕士生,2008年开始招收博士生,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产品开发、设计与定价(金融工程师)、金融风险管理理论与技术(金融风险管理师),在微观金融研究领域特色明显。
12.税收学。该方向研究税收征纳活动及其规律。该方向2011年开始招收税务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生,2013年开始招收税收学(学术学位)硕士生,研究领域包括税收理论与税收政策、税收管理、税收筹划等,其中税收基础理论研究实力雄厚,税收政策研究成果丰硕,税收实务研究具有鲜明特色。
13.农业经济学。该方向研究农业经济活动及其运动规律,为我校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自主设置的学科方向,始建于1953年,是全国高校最早设立的农业经济学科点之一,1978年首批招收本科生,1981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准招收博士生;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业发展理论与政策、农村公共投资与项目管理、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农户经济行为等,在国内同行中拥有较高声誉和较大影响。
第二部分博士学位授予标准
一、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知识与结构
(一)基础经济理论知识
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和高级计量经济学等。
(二)现代经济研究方法
在系统掌握应用经济学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博士生应具有良好的分析经济现象和问题的能力,需要掌握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应用经济理论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并具备系统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素养。
(三)专业领域基础知识
应用经济学涵盖多个研究方向,博士生需对其主要研究方向的知识具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完成专业方向的相应核心课程(见表2),掌握所在学科的基础理论、发展现状及前沿问题;应通晓该学科方向的历史发展进程,了解其在应用经济学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学科方向的关联性。
(四)研究领域的专业文献
博士生应具备从专业文献获取应用经济学相关研究前沿动态的能力。博士生在获取理论知识的同时,需广泛阅读所在研究领域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的专业论文,了解该领域的科研动态、发展方向及学术前沿。在阅读专业文献的过程中,应以批判的态度,甄别论文作者的相应观点与结论。
(五)外语水平
博士生必须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较强的专业文献阅读能力、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表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生核心课程
序号 | 学科方向 | 核心课程 |
1 | 国民经济学 | 投资理论比较、中国投资问题研究、国际投资问题研究、投资项目策划与风险管理、房地产投资与调控 |
2 | 区域经济学 | 区域经济与城市经济前沿、人口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 |
3 | 财政学 | 财政理论与政策、税收理论与政策、财税经典文献导读、财税计量经济分析、财政前沿问题研究 |
4 | 金融学 | 金融经典文献导读、实证金融分析、货币理论与政策、金融机构与市场创新、金融前沿问题研究 |
5 | 产业经济学 | 工业经济方向:高级产业经济学、规制与反垄断经济学、工业经济学专题、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 贸易经济方向:高级产业经济学、贸易经济学、市场与流通产业创新、中国商业经济前沿问题研究 |
6 | 国际贸易学 |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专题研究、中国对外贸易专题研究、国际商务专题研究、跨国公司与对外直接投资管理 |
7 | 劳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前沿理论、劳动经济经典文献导读、人力资源理论与方法 |
8 | 经济统计学 | 科学研究方法及文献导读、高等数理统计学、经济统计学前沿专题、统计计算与模拟 |
9 | 数量经济学 | 数量经济学前沿专题、数理金融理论与方法、动态经济学理论与方法、面板数据及非线性模型理论与方法 |
10 | 保险学 | 金融经典文献与研究方法、实证金融分析、保险理论与政策、金融机构与市场创新、保险前沿问题 |
11 | 金融工程 | 金融工程文献导读、实证金融分析、货币理论与政策、金融机构与市场创新、金融工程前沿问题 |
12 | 农业经济学★ | 农业经济学科前沿、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业经济研究方法、农业与农村经济专题 |
二、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学术素养
1.应用经济学博士生应具备崇尚科学的精神,注重运用理论研究解决实践问题,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并有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尊重科学研究,尊重知识产权。
2.博士生应具备科学严谨的科研精神和治学态度。在校期间,博士生应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树立法制观念和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
3.博士生应具备宽广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建模能力,能在本专业领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博士生必须通过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校内中期考核,并公开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或取得其他符合要求的学术成果,以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
4.博士生应具备在本学科领域进行创新性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博士生应掌握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检索工具从各种文献获取与学科领域相关研究前沿动态,勇于开拓,在所从事专业领域开展创新性思维、做出创造性成果。
5.博士生应注重参与学术交流、提高学术能力。博士生在校期间应主动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类学术研讨,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学术会议,以撰写和宣读学术论文等各种形式表达学术思想、展示学术成果,提高学术交流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
(二)学术道德
1.博士生必须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博士生在校期间应选修学术道德规范课,学习基本学术规范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及学术道德规范,遵纪守法,维护科学诚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
2.博士生应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博士生应热爱祖国、品德优良、学风严谨、诚实守信,要坚持科学真理、尊重科学规律,具有追求真理和献身于科学事业的敬业精神,有崇高的科学道德和创新精神。
三、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一)获取知识能力
博士生应该具有从各种文献获取应用经济学相关研究前沿动态的能力,全面系统地掌握本领域的研究文献,在学术研究过程中通过阅读文献与相关学术书籍有效获取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及研究方法。大量的学术研究成果可直接从电子期刊数据获得,不少学术研究成果可直接从互联网获得,博士生应当掌握通过互联网等现代技术获取相关研究成果的规范路径和程序。博士生还应掌握通过学术会议、学术交流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学术鉴别能力
博士生应具备对“研究问题、研究过程、已有成果”等进行价值判断的能力。学术研究是一个把学术思想实践化的创造过程,博士生必须对研究问题有足够深入的了解,充分判别该研究主题与实践的相关性和科研价值。在此基础上,博士生应能设计将研究主题实践化的研究方法,从而为学术论文的创作建立基本的研究框架。为锻炼博士生学术鉴别能力并鼓励博士生进行开创性、探索性学术研究,博士生需修学文献导读课。该课程在教导博士生前沿知识、本学科发展状态的同时,必须突出原创性和探索性的研究方法、技巧的研讨。
(三)科学研究能力
博士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提出研究问题的能力。博士生应能够提出富有价值的研究主题。在此基础上,对该主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了解其应有的研究价值,从而设计解决该问题的时间和工作安排。
第二,独立开展高水平研究的能力。在明确研究主题及其意义的前提下,博士生应该有能力选择和设计适合的理论研究方法或实证研究方法对该问题开展独立研究。在理论研究上,博士生应具有设立适当的模型假设,建立理论模型,以及进行模型推导的能力,结合实际问题,挖掘理论模型的经济含义和实用价值。在实证研究上,博士生应充分了解数据特性,根据研究主题,选择适当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和计算软件,验证和挖掘数据的经济和政策含义,指导社会经济实践工作。博士生须在毕业资格审查之前取得规定数量的研究成果。
第三,组织协调能力。应用经济学的学术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博士生应该具有相应的组织协调能力。博士应该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组织协调必要的人力、物力从而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如与论文合作者的沟通与讨论、数据收集的安排、与外部数据供应方协商,尊重他人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与成果。
第四,实践应用能力。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博士生应具备必要的实践应用能力,包括相关计算机程序的编写及相关主流统计软件的应用等,解决社会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四)学术创新能力
博士生应具有在其所属专业领域开展创新性思考、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和取得创新性成果的能力。博士生应抱有开放、包容的学术态度,对现有专业领域的科研成果进行批判性的归纳总结,从而增强对专业领域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思考,获得有价值的研究选题。博士生可进一步通过应用其掌握的研究方法对研究选题进行系统专业的分析,从而获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具体而言,博士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可以包括但不局限于如下四个方面:(1)发现新的经济问题和有价值的数据,掌握获取数据的新方法;(2)建立新的应用经济学模型或对经典模型进行扩展;(3)对应用经济学研究的空白领域、交叉领域或特殊领域进行开拓性研究;(4)就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进行有价值的研究。
为了考查博士生的上述能力,要求博士生公开组织学术讨论会。学术讨论会应当以博士生本人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为基础,采用学术报告的方式,将其博士学位论文的选定章节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公开讨论,导师或者论文评阅小组成员至少一人参加。讨论会内容须详尽,重点明确。包含完整的选题动机、文献梳理、采用的具体方法、数据来源、推导过程、中间重要结果、创新性结论、存在的不足之处等。
(五)学术交流能力
对博士生而言,学术交流能力相当重要。学术交流包括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参加学术讲座(报告)、与论文合作者或博士生所从事研究领域的专家进行讨论、交换意见和建议等。博士生在将其学位论文提交答辩前,应具有参加国内外相关领域学术会议并进行专题论文发表的经历。博士生应当积极投递学术论文至高水平的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也应充分利用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优质教育资源和学术交流平台培养创新意识和学术交流能力。
(六)合作研究实践能力
对博士生而言,合作研究是其研究生涯的必经路径之一。博士生首先需要锻炼如何成为合作者,从老师或所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处获得好的合作研究经历;然后需要锻炼如何发现合作者,并能够与合作者保持有效联系,完成双方的合作研究。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博士生应该至少有一次承担(主持或参与)学术研究课题任务的实践经历。培养良好的合作研究实践能力,极有利于博士生寻找研究机会、发现研究选题和拥有稳定的合作者。从长远来看,这对博士生的学术生涯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七)教学能力
博士生应当具备全面系统的教学能力,以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和专业素养。学校应当切实引进国外大学的助教制度,以培养博士生的教学能力。博士生应当协助相关学科领域主讲教授的教学工作,在老师指导下从事相关课程的辅助教学活动。教学辅助活动应当服从学校、院系和任课老师的具体安排。博士生的教学活动不应包含课堂授课,应当局限于任课老师严格监管下的批改作业、制定、实施辅助教学的实验计划、习题讲解等辅助类工作。
四、本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应用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应用经济学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应对所研究的课题在科学上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对特定社会经济领域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或实践价值,并在本学科内有一定深度和较高的学术水平。
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与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在指导教师小组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学术成果;是博士生学识、素养和科研能力的综合展示,应能反映出该博士生在本领域中已经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前沿知识和规范科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根据现行相关规定,我校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论文质量过程控制、规范性要求与成果创新性要求等内容,本标准未涉及或与现行相关规定相冲突的部分,按现行相关规定执行;若教育部、湖北省教育厅和我校等相关部门对现行相关规定进行修订或发生其他变化,则按修订或变化后的新规定执行。
(一)论文质量过程控制
1.选题与开题
(1)选题
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须有理论价值,或者在理论和方法上有所创新,并对本学科的发展作出贡献,突出开拓性、独创性和新颖性。应用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选题必须考虑有无实践意义。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考虑能否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积累,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学位申请人自己的专业优势。博士学位论文是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应当具有延续性,所以应尽量选择对自己有长久研究价值的选题。
博士生应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阅读应用经济学科及相关学科文献资料,掌握学科相关方向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重大的现实需求或学科课题,提出论文选题。
(2)开题
①开题报告的完成及主要内容
学位论文开题是研究生写作论文的必经过程,博士生在写作学位论文之前都必须参加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主要检验博士生对专业知识的独立驾驭能力和研究能力,考察写作论文准备工作是否深入细致,包括选题是否恰当,资料占有是否翔实、全面,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是否了解,本人的研究是否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等。
开题报告应涉及以下主要内容: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文献回顾与述评;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基本内容、研究方法、可能的创新;论文写作过程中将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时间安排;资料收集情况及所参阅的重要文献。
②开题报告会的组织形式
开题报告由博士生导师组组织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专家3-5人(至少3名博士生导师)组成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指导小组,设组长一位(导师不得担任)。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撰写规范等管理办法以我校相关文件的具体规定为准。
③开题报告会的程序和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开题报告如果通过,就可填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指导小组意见,交所在培养学院存档。开题报告如未通过,指导小组提出修改意见,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指导小组意见进行修改,择期重新开题。
(3)文献综述要求
文献综述必须反映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应当是在广泛收集和整理研究领域国内外学术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分析研究,筛选相关信息总结归纳形成。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真正阅读和收集原始研究文献,全面系统地就自身研究领域特定主题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为提出研究主题和开展研究作铺垫。
2.初稿与定稿
博士学位论文字数不得低于学校规定标准。博士学位论文体例严格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所制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1)初稿。导师要有书面的具体修改意见,博士生根据导师意见进行修改。经导师批阅的初稿、修改稿是考核博士生导师培养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论文完成后必须全部交所在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存档。
(2)定稿。定稿必须经导师审查签字同意后方可进入预答辩程序。
3.预答辩
预答辩的组成人员由校内外3-5位同行专家组成,主要目的是诊断论文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修改与完善论文,其程序与正式答辩相同。预答辩通过者,必须根据预答辩中指出的问题进行修改,方能进入正式答辩程序;凡未能进行及时修改或修改未能达标或预答辩未能通过者,不得进入正式答辩程序,视论文修改情况延迟半年或一年答辩。
预答辩结束后,应将修改后的博士学位论文交所在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具体份数由教学秘书通知)。
4.论文检测
博士学位论文的电子版必须由校内管理部门通过指定的论文检测系统进行论文不端行为系统检测,检测结果的使用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5.双盲评审
双盲评审是指将评阅人姓名对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及其导师隐匿,且将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及其导师姓名对评阅人隐匿而进行的论文评审工作。博士学位论文全部实行双盲评审,双盲评审结果的使用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双盲评审结果为合格后,方可安排该博士生参加正式答辩。
6.正式答辩
博士生完成规定课程学习,修满学分,通过论文开题报告审查、双盲评审、论文检测和预答辩,符合学校规定的条件者,可以申请正式答辩。
正式答辩的程序和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正式答辩的组成人员由校内外5-7位同行专家组成,实行导师回避制并应有校外同行专家。
未通过答辩者,不能授予博士学位,须作延期半年答辩处理。答辩通过后,博士生应按照答辩委员们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完善,经答辩委员会主席审查合格后重新打印装订,并按规定时间交院研究生教学秘书存档。
7.申请答辩的时限规定
脱产学习和在职学习,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按时答辩者,以及论文答辩未能通过者,可以申请延后答辩,但不得超过学校规定的最长时限,超过时限的答辩申请不得受理。
下半年答辩的博士生,以上程序相同,时间类推。
(二)规范性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规范性要求,不仅仅体现在形式和内容的规范上,更重要的是研究方法的规范。
一篇规范的博士学位论文,应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封面与扉页(论文题目和作者),封面用中文,扉页用中外文;版权页(论文独创性声明和论文使用授权声明);中文摘要和关键词;Abstract和Key words;目录(必要时,可加图目录或表目录);符号说明(必要时使用);正文;参考文献;在读期间科研成果;附录(必要时使用);致谢(可选)。
1.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应是以恰当、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内容的逻辑组合,一般不超过20个字。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可通过副标题进行补充、延伸或限定。题目中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中外文题目应一致,即外文题目内容与中文题目在翻译的实质性内容上对应。
2.摘要
摘要应概括地反映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结论,重点是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摘要中不要出现图片、图表、表格或其他插图材料。摘要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摘要力求语言精炼准确,博士学位论文摘要3000字左右。
关键词是为了便于文献索引和检索工作而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在摘要内容后另起一行标明,一般3~6个,之间用“;”分开。
3.正文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学位论文必须有相当的信息量,论文字数不得低于学校要求。学位论文从导论(或绪论)开始,以结论或研究总结结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导论(或绪论),各具体章节,结论,注释、参考文献,附录。
(1)导论。本部分应包括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和方法、论文结构安排及可能的创新点等。导论独立存在,在目录与正文中均不作为论文的第一章。
(2)各具体章节。标注从第一章起,本部分是论文作者对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理论论证和实证说明,是论文的核心。各章应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说理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避免使用口语化表述。
(3)结论
本部分是学位论文的总结,着重阐述作者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还可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若干建议,亦可提出可进一步讨论和展望的问题,应明确、精练、完整、准确。
每一部分的格式应符合有关国际规范。例如,提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论点前必须先整理文献,归纳别人对这一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引用他人的观点必须注明出处。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也需要力求规范。经济学的研究必须遵从社会科学研究的最基本原则,采用定性或定量、归纳或演绎等方法。
博士学位论文必须保持内在逻辑的一致和逻辑推论与经验事实的一致。在建立经济学的理论时,必须对所研究的问题和给定的条件有明确的定义,从前提到结论之间的推论必须合乎严格的形式逻辑规范。而且论文需要严格检验那些依据这个理论的逻辑推演产生的推论是否与所要解释的经验事实相一致。
博士学位论文必须符合理论假设的一致性。在研究同类问题时,坚持前后一贯的基本假设,这样研究才能更深入,研究出来的各种成果也才能构成一个系统。
(三)成果创新性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应是一篇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依据现有知识做出原创性知识贡献的学术作品;这种贡献应当体现在对本专业领域中新的知识、新的理论和思想或新的研究方法的创新,也可以是某些理论在解决社会经济活动问题中新的应用。博士学位论文必须对现有知识体系有重要贡献或者为实践活动提供创新性视角,如对新现象的分析或对旧现象的新解释。
第三部分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一、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一)基础知识
1.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含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级计量经济学等课程。硕士生应具有扎实的应用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根据应用经济学各学科方向的特点及自己的具体研究方向,深入学习数理统计知识和相关领域经济学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具备定量分析和处理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2.现代研究方法。硕士生应掌握基本的经济研究方法,具备对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
3.科学研究素养。硕士生应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相关的国内外资料,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实证性或对策性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二)专业知识
1.硕士生应掌握应用经济学相应学科方向较为系统深入的专业基础知识及较为全面先进的专业技术知识;还必须完成本学科方向的核心课程(见表3),所修课程必须考核合格。
2.根据学科方向的特点,硕士生还应从其他专业基础课程获取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易形成交叉的学科知识。
(三)工具性知识
1.外语。具有较强的外文文献阅读理解能力、翻译与写作能力、国际交流能力。
2.计算机知识。至少掌握一种经济计量分析软件或统计软件,熟练运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和文献检索工具浏览、查询本领域及相关的文献和资料。
3.调研知识。具有一定的调查研究能力,通过访谈、数据收集与处理以及实地调查等方式,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以适应本学科应用性强的特点和研究生成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需求。
表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生核心课程
序号 | 学科方向 | 核心课程 |
1 | 国民经济学 | 国民经济管理研究、投资经济理论、金融投资理论、国际投资研究、房地产金融与投资、民间投资研究、中外投资理论比较研究(双语) |
2 | 区域经济学 | 区域经济原理与研究方法、区域经济分析方法、城市经济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经济分析、区域经济政策 |
3 | 财政学 | 公共经济分析、财政理论与政策、税收理论与政策、公共预算管理、财税计量经济分析 |
4 | 金融学 | 中级金融计量学、货币经济学、金融经济学、 中级公司金融(双语)、金融机构与市场 |
5 | 产业经济学 | 计量经济分析、产业组织理论(双语)、市场与流通理论、中级投资学 |
6 | 国际贸易学 | 国际贸易学(双语)、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 国际贸易制度、跨国公司与对外直接投资 |
7 | 劳动经济学 | 劳动经济理论研究、收入分配理论与政策研究、劳动关系研究、劳动就业理论与政策研究、劳动供给行为研究 |
8 | 经济统计学 | 高等数理统计、抽样技术与市场调查、统计计算、经济统计专题 |
9 | 数量经济学 | 数理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数理金融学、高等数理统计、 |
10 | 保险学 | 货币经济学、金融经济学、中级公司金融、风险管理与保险、保险经济学、金融机构与市场 |
11 | 金融工程 | 中级金融计量学、金融数学、货币经济学、金融经济学、中级公司金融、金融工程 |
12 | 税收学 | 公共经济分析、财政理论与财政政策、税收理论与税收政策、税收管理与税务稽查 |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素质
(一)学术素养
1.具有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严谨务实、勤奋认真,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相关的国内外资料,熟悉和掌握应用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及时了解学科最新前沿发展动态。
2.热爱本学科领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勇于创新,富有合作精神,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学术伦理、学术道德的具体内容和各项要求。
3.善于发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相关问题,能运用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对问题进行鉴别和分析,并能够对某一实际问题提出研究和解决方案。
4.积极进行科学研究,能够以书面和口头等多种方式对科研成果进行汇报,汇报内容清晰、逻辑性强,有一定理论深度。
5.能够将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技术运用调查研究、实践项目等各类专业活动中,积极思考,理论联系实际,提出创新性的观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和方法。
(二)学术道德
1.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对国家和社会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名利观,反对沽名钓誉、急功近利、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等不良风气。
2.遵守职业道德和学术研究伦理,崇尚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将学术价值和创新性作为衡量学术水平的标准,坚决抵制任何有意捏造数据、歪曲数据、误导性等学术不规范行为。不得虚报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反对投机取巧、粗制滥造、盲目追求数量不顾质量的浮躁作风和行为。经济学论文中发表的、学术会议上报告的结果、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报告等都应该是所做研究工作的诚实反映,保证论文的正确性和严谨性。
3.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社会道德和校纪院规,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不得发生有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行为,如剽窃、抄袭他人成果,在未参与工作的研究成果之中署名等,反对以任何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的行为。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学术能力
(一)获得知识的能力
文献是深入探讨学术的必要资源,资源占有量的多少与质的高低往往决定着学术质量的优劣。研究生应该具备较强的文献收集与整理能力,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献的收集能力。硕士生能够通过书本、媒体、期刊、学术会议、报告、计算机网络等一切可能的途径快速准确地找到适合自己学术研究的必备文献资料;二是文献整理能力。硕士生应具备较强的归纳总结能力,可以从大量的文献中发现、获取自己研究所需要的信息。
(二)科学研究能力
科研能力是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它是研究生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一种能力。科研能力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综合素质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具体而言,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探究问题的意识与动力,它最终决定科研工作的先进性、新颖性和创新性。二是掌握先进的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能力。硕士生应在掌握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掌握各种经济学研究的工具和方法,开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科学研究,从而提高学术研究的科学性。三是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硕士生应具备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从事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分析、管理与决策能力,能在学习经济理论和解决经济学问题时,善于创造性思维、勇于开展调查研究,利用已有研究成果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研究生诸多能力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锻炼和检验研究生学习和研究能力最好的机会。一是要有较强的理论结合实际能力。硕士生应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开展学术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并能解决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调查、规划、研究、设计、组织与实施等实际问题。二是良好的沟通能力。硕士生应具有良好的协调、联络、技术洽谈和国际交流能力。三是领导和管理能力。硕士生应能高效地组织与领导实施经济问题与决策研究,解决项目进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能胜任本领域较高层次经济分析研究和经济管理工作。
(四)学术交流能力
研究生学术交流主要是指研究生参加的涉及有关学科前沿领域新理论和新方法的集会、讨论、报告、比赛等活动,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养和锻炼,硕士生应能参加较高水平的国内外学术会议或相关经济领域的研讨会;能在众多学术交流平台上,熟练地运用本专业的经济学知识,发表学术演讲,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开展学术讨论和交流活动。
(五)其他能力
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除了上述各种能力外,还应该具备一些其他能力:一是心理承受能力,主要指自信心及承受失败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方能将压力成功转化为动力。要拥有平和的心理状态,能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二是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能够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及自然的关系。
四、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硕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应用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应用经济学的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并在理论上或实践上对国民经济建设或本门学科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硕士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在掌握扎实的应用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以其本人从事创造性的科学研究而取得的成果或是因具有新发现的调查研究而得出的结论为内容,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学术论文,是硕士生学识、素养和科研能力的综合展示,应能反映出该硕士生在本领域中已经掌握较为坚实的基础理论,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已掌握基本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具备定量分析和处理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独立科研能力。
根据现行相关规定,我校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论文质量过程控制、规范性要求与质量要求等内容,本标准未涉及或与现行相关规定相冲突的部分,按现行相关规定执行;若教育部、湖北省教育厅和我校等相关部门对现行相关规定进行修订或发生其他变化,则按修订或变化后的新规定执行。
(一)论文质量过程控制
1.选题与开题
(1)选题
第二学期末结束之前,硕士生应结合自己学习兴趣和研究基础,在导师指导下确立自己硕士学位论文的题目。
硕士学位论文题目应尽量跟随导师的研究方向或学术兴趣。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经济学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或政策指导意义,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选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应用性和较强的现实背景,应避免过大或过于宏观。硕士生应多征求其他导师和同学的意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论文的论点、结论和建议应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实践价值。具体研究内容可从以下方面选取:应用经济理论的探索、推广与应用;应用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创新与应用;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应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应用基础性研究、政策性研究;一个较为完整的经济问题分析。
(2)开题
学位论文开题是研究生写作论文的必经过程,硕士生在写作学位论文之前都必须参加开题报告会。开题时间一般为第三学期末。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不得少于5000字,内容包括选题的意义、文献综述、论文结构、主要研究方法与创新点、可能遇到困难及解决办法、参考文献等;论文主体结构中的各章节应列出三级标题;文献综述应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
论文开题报告撰写完成以后,经指导教师签字同意后方可进入开题程序。开题前一周,硕士生将指导教师签字同意的开题报告书交研究生教学秘书。
开题采用开题报告审查会的形式,评审组成员由院内导师组成。由申请人向评审组作开题报告,评审组予以评审,分别作出通过、不通过的结论。不通过者,应在第四学期开学初由学院另行组织评审,否则不得进入下一程序。如第二次开题仍未获通过,则推迟到第五学期开学初继续开题,同时延长该生学制半年。
开题通过者可进入硕士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凡开题未通过者或中途变更选题者须重新进行开题。
2.初稿与定稿
硕士学位论文字数不得低于学校规定标准。硕士学位论文体例严格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所制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硕士学位论文初稿准备与撰写时间原则上为一年,即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论文初稿完成以后,须经导师认真批阅,导师出具书面修改意见,硕士生根据导师的意见进行修改,修改稿再交导师审阅,经导师同意后方可最后定稿。
3.预答辩
第五学期末或第六学期初进行预答辩。预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由校内外3-5位同行专家组成,主要目的是诊断论文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修改与完善,其程序与正式答辩相同。硕士学位论文定稿应一式7份,提前一周交所在学院研究生秘书转交预答辩委员会成员。预答辩通过者,必须根据预答辩中指出的问题进行修改,方能进入正式答辩程序;凡未及时进行修改或修改未能达标或预答辩未能通过者,不得进入正式答辩程序,视论文修改情况延迟半年或一年答辩。
4.论文检测
硕士学位论文的电子版必须由校内管理部门通过指定的论文检测系统进行论文不端行为系统检测,检测结果的使用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5.双盲评审
双盲评审是指将评阅人姓名对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及其导师隐匿,且将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及其导师姓名对评阅人隐匿而进行的论文评审工作。硕士学位论文按学校规定和学院要求参加双盲评审。双盲评审结果的使用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双盲评审结果为合格后,方可安排该硕士生参加正式答辩。
6.正式答辩
硕士生完成规定课程学习,修满学分,通过论文开题等一系列环节,符合学校规定者,可申请正式答辩。
正式答辩一般在第六学期的5月中下旬进行,延期答辩者一般在秋季进行。硕士生应于正式答辩前一周将经修改后的硕士学位论文一式7份交院研究生教学秘书。
正式答辩的程序和要求按学校和学院有关规定执行。正式答辩的组成人员由校内外5-7位同行专家组成,实行导师回避制并应有校外同行专家。
未通过答辩者,不能授予硕士学位,须作延期半年答辩处理。答辩通过后,硕士生应按照答辩委员们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完善,经答辩委员会主席审查合格后重新打印装订,并按规定时间交院研究生教学秘书存档。
7.申请答辩的时限规定
脱产学习和在职学习,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按时答辩者,以及论文答辩未能通过者,可以申请延后答辩,但最长不得超过第五学年,超过时限的答辩申请不得受理。
下半年答辩的硕士生,以上程序相同,时间类推。
(二)规范性要求
一篇规范的硕士学位论文,应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封面与扉页(论文题目和作者),封面用中文,扉页用中外文;版权页(论文独创性声明和论文使用授权声明);中文摘要和关键词;Abstract和Key words;目录(必要时,可加图目录或表目录);符号说明(必要时使用);正文;参考文献;在读期间科研成果;附录(必要时使用);致谢(可选)。
1.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应是以恰当、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内容的逻辑组合,一般不超过20个字。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可通过副标题进行补充、延伸或限定。题目中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中外文题目应一致,即外文题目内容与中文题目在翻译的实质性内容上对应。
2.摘要
摘要应概括地反映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目的、实验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结论,重点是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摘要中不要出现图片、图表、表格或其他插图材料。摘要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摘要力求语言精炼准确,硕士学位论文摘要1000字左右。
关键词是为了便于文献索引和检索工作而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在摘要内容后另起一行标明,一般3~6个,之间用“;”分开。
3.正文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学位论文必须有相当的信息量,论文字数不得低于学校要求。学位论文从导论(或绪论)开始,以结论或研究总结结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导论(或绪论),各具体章节,结论,注释、参考文献,附录。
(1)导论(或绪论)。本部分应包括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和方法、论文结构安排等。导论独立存在,在目录与正文中均不作为论文的第一章。
(2)各具体章节。标注从第一章起,本部分是论文作者对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理论论证和实证说明,是论文的核心。各章节应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说理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避免使用口语化表述。
(3)结论
本部分是学位论文的总结,着重阐述作者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应明确、精练、完整、准确。
(三)质量要求
(1)选题有明确的经济应用背景,学位论文工作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实用性。
(2)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的文字或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必须保证充裕的时间,一般不低于一年。
(3)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经济理论和实际问题,以及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
(4)正文应综合应用基础理论、经济学方法、专业知识和实证分析等对所解决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些方面提出一定的见解或观点。
(5)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
(6)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经过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