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发布者:雷霆发布时间:2018-07-16浏览次数:282

第一部分:学科定位与发展目标

一、学科定位

社会学是研究人们共同生活中社会行为的秩序、社会关系的结构的学科,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是从社会哲学中分化出来的一门具体社会科学。

从研究内容看,社会学在研究题材上具有相当的广泛性,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人的社会化、社会互动、地位与角色、社区、组织、社会分层、阶级、社会流动、社会规则、社会文化、社会冲突、越轨行为、社会问题、社会发展等。因为社会学研究的人们共同生活涉及范围广泛,因此它与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历史学、法学等学科有着内在的联系,形成了许多分支社会学。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科学主义的实证论的定量方法和人文主义的理解方法,相互对立相互联系,发展及完善出一套有关人类社会结构及活动的知识体系,并以运用这些知识去寻求或改善社会福利为主要目标。

二、发展目标

本专业立足于我校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学位点,有企业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两个重点发展的二级学科方向。

1. 企业社会学二级学科方向

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观点、方法研究企业内部各种因素、各个方面相互关系和互动作用,以及本企业与他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关系。企业社会学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企业的类型、职能、结构及组成形式:企业内部的技术关系与人际关系;企业领导的权威、作用和各种群体的功能;企业内社会心理状况、气氛;冲突局面的原因和调适方法;职工生活方式和闲暇时间出利用;企业中的社会问题、社会工作;企业的独立地位、法入资格;企业间的联合、协作、竞争、企业的社会环境、目标;社会目标、社会对企业的控制,社会调查在企业中的运用等等。

2. 应用社会学二级科学方向

重视学科专业知识与调查研究方法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诸领域建设中的实际应用。该学科主要将社会学理论的原理、原则、观点及方法运用于对具体社会现象的研究,从而获得对社会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性的认识,并提出解决的方法。研究如何运用社会学理论解释中国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由于它包含有许多对社会学中层理论的提升和运用,又贴近于现实社会生活实践,因而成为社会学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

第二部分:基本知识

一、知识结构

社会学学科培养的研究生是扎实系统地掌握社会学学科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具有创新研究能力的人才,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具备较为扎实、深厚和系统的社会学学科理论基础,并了解国内外社会学学科的学术研究范式和前沿研究动态;二是不仅系统地掌握社会学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而且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提炼科学问题,开展相关的学科研究和创新性研究。

因此,社会学研究生应具备如下基本知识结构:

1.掌握社会学各学科方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前沿研究的动态和主要研究

范式,包括中西方社会思想史、社会学研究方法、企业社会学、发展与环境问题、城乡社区研究等,并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发现、研究和解决本学科某一或某些专业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2.掌握所在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趋势和前沿研究动态,深入理解与把握社会学学科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能够结合社会事实提炼科学问题,并在该领域独立地开展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

3.掌握社会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术知识,能够根据具体研究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术,并能应用技术工具为研究问题提供支持。

二、课程体系

我校的社会学学科主要课程设置如下:

课程名称

总学分

总学时

周学时

开课学期

公共必修课

第一外国语课程

4

68

2

1-2

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4

4

1

公共必修课小计

6

102


一级学科

基础课

社会学专题研究

3

51

4

1

专业课

社会学研究方法

3

51

4

1

中国社会思想史

2

34

4

2

西方社会思想史

2

34

4

2

社会统计学应用

2

34

4

2

社会心理学主要流派及思潮

2

34

4

2

专业

方向课

社会指标与测量方法研究

2

34

4

3

企业社会学专题研究

2

34

4

3

发展与环境问题研究

2

34

4

3

城市社区治理专题

2

34

4

4

乡村治理专题

2

34

4

4

科学门类前沿课、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小计

24

408


公共

选修课

从我校当年硕士研究生公共

选修课开课目录中选修6学分

6

102


课内学时、学分合计

36

612


第三部分:基本素质

一、学术素养

1.具有综合人文素质,掌握基本社会学原理,了解本学科的相关知识和研究方法,树立科学世界观和掌握系统方法论,尊重客观事实,遵循客观规律保持严谨的求是风格。

2.掌握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熟悉社会科学各主要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3.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较高专业素养,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胜任社会研究、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工作。

4.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主要外语阅读本学科国内外研究文献和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能熟练正确地运用一种主要外语撰写学术论文。

二、学术道德

社会学学科硕士生应当恪守学术规范,讲究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修身正己,忠于真理,学风严谨,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杜绝抄袭剽窃,杜绝弄虚作假,反对一稿多投,反对粗制滥造和重复研究,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养成优良的学术道德。

第四部分:学术能力及论文要求

一、获取知识的能力

    1.掌握文献的能力。在完成硕士生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大量阅读本学科的国内外文献,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学科前沿。能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研究兴趣和研究需要选择自己的论文方向,并搜集相关文献进行论证。

    2.具备在导师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在导师的指导下正确确定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路径,独立制定课题实施的工作流程并能按时完成课题。

3.勇于创新的能力。科学组织原始资料,学位论文应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在本学科理论研究或技术方法研究等方面取得一定的创新性成果。

    4.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入学后至少平均每年做1次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能向同行宣讲自己的学术思想及技术路线,能够组织项目的实施等。

二、学术鉴别能力

学术鉴别力主要体现在对研究问题、研究过程和已有成果的甄别能力上。

1.针对研究问题,要善于判断某个问题在本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2.针对研究过程,要善于发现过程的可靠性;

3.针对已有成果,既要要做到尊重,又要勇于质疑。尊重已有成果意味着不漠视、不淡化、不曲解;质疑已有成果意味着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已有成果的不足甚或错误。  

只有具备良好的学术鉴别能力,才能为自己的学术研究寻找一个合理的起点。

三、科学研究能力

科学研究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工作实践能力。

1.发现问题是硕士研究生的首要能力之一。

2.独立开展高水平的研究也是本学科硕士生必备的能力之一。独立开展学术研究主要包括独立查询资料、独立调查、独立思考、独立撰写学位论文、独立回答同行质疑、独立从事学术咨询等方面。

3.本学科的硕士生还应当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有助于自己合理调配各方面的力量为自己的学术研究提供方便。

4.工作实践能力需要大家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逐步锻炼,进而获得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本领。

四、学术创新能力

1.培养研究生在实践中或阅读文献中发现问题、从问题中提炼出有新意的研究选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理论把握研究选题及其研究内容的能力;运用所学研究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设计、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和资料、形成创新性研究成果的能力。

    2.硕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CSSCI(来源期刊)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或者以第一作者在国内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上提交论文并获得三等奖及以上奖项,且学完规定课程、成绩优异(学位课程单科成绩不低于80分,全部课程成绩平均不低于85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可申请提前毕业。

五、学术交流能力

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参加下列学术活动2次。

1)参加学术会议,至少有2次在会议上(或分组讨论中)进行学术演讲。包括:省市级以上社会学会年会;中国社会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召开的学术会议;其他相关学科及领域的学术研讨会等。

2)参加学术活动,至少有2次参与。包括:参加学术课题研究;参加社会调查报告(社会工作实务或项目设计)竞赛;参加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评奖等。

六、学位论文要求

(一)论文要求

    1.总体要求;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者新成果,并在理论上或时间上对国民经济建设或者本门学科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2.内容构成:我校学委论文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装订顺序依次为:封面与扉页(封面用中文,扉页用外文),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声明;中文摘要和关键词;Abstract和Key words;目录(必要时,可加图目录或表目录);符号说明(必要时使用);正文;参考文献;在读期间科研成果;附录(必要时使用);致谢(可选)。详情参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论文撰写规范》。     

3.质量要求:选题有一定的新意,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能够通过广泛阅读国内外研究文献,把握本领域国内外学术动态和前沿问题,或实践中的主要问题,以独特的研究视角,提炼和明确研究的主要问题,预期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和应用价值。

学位论文所使用的资料和数据必须系统、翔实、可靠,分析和研究逻辑清晰,研究方法规范且科学,即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分析有序、论证严密、图表和数学公式标准、语言表达严谨、文笔流畅、格式规范,体系研究选题、研究思路、研究设计、研究数据、研究方法学研究结论的有机统一,体现硕士生善于提炼科学的研究问题,具有文献总结评析,数据收集、计算和处理,研究方法运用,观点综合分析,以及结论严密论证的科研的工作能力。

    4.成果创新性要求:学位论文体现出硕士生在本学科已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在管理理论或实践的研究中,有一定程度的创新能力,较好地解决工商管理学科或企业管理中的某一具体理论或实际问题,论文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5.时间要求: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2-4年。少数民族骨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达到学校正常分数线且脱产学习的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2-4年。

学位论文写作工作必须按计划进行,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结束、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后,方能进入硕士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学位论文撰写在第五、六学期进行。第四学期,研究生根据其研究方向,在导师(含合作导师)指导下确定学位论文选题,提出开题报告(内容应包括论文题目、选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完成期限与措施、主要参考文献等)并经研究生导师组审定、确认;论文开题要进行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经导师审核和导师组批准后,研究生进行相关资料收集和社会调查工作,并提出论文提纲。论文提纲经导师审阅、修改后撰写论文。论文初稿由导师审阅后提出修改意见,研究生根据意见修改定稿。

    6.字数要求:科学硕士学位论文不少于3万字。中文摘要字数为1000字左右。

(二)论文评审

1.论文评阅:一般于答辩前一个半月进行,由所在学科聘请2名副教授级以上(含副教授级)职称的同行专家担任评阅人,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需聘请3名评阅人(其中1名为校外和申请者所在单位外的专家)。评阅论文的寄送、评阅意见书的回收、评阅意见的汇总和反馈由硕士生所在学科指定答辩秘书负责,硕士生本人不得参与。

2.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要求:提交答辩的硕士论文必须通过学校组织的“学术不端检测”及“双盲评审”。审查未通过者,依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办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3.评审时效:论文评审一般在1个月内(自论文提交盲审之日起计算)完成。论文评阅已通过且学位论文已提交盲审者,可申请论文答辩。如答辩后返回的评审意见出现异议情况,单项不合格者(任一单项评价为“D”或“E”)仍应按照评审意见修改论文,但不必重新答辩;总体不合格者(总分<60分=除应按照评审意见修改论文外,还需重新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4.异议的处理

1)复议:评审不合格者需进行复议,复议费用自理。复议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一年(自论文初次提交评审之日起计算,不得超过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且复议次数不超过2次,逾期或复议2次不合格者不再受理其学位申请。

2)申诉:对评审意见有争议者,在收到评审意见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可向所属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申诉。

申诉程序如下:

本人提出书面申诉,经导师签字认可、所在学院认定其申诉理由成立者后,由学位办将其论文及相关材料送另外二位校外专家进行评议,评议结果返回后,由所属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不少于3人的专家小组,对评审意见和申诉理由进行审核、论证,得出论证意见,提交所属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仲裁,仲裁结论报学部和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

(三)论文答辩

学科应指定教职人员担任答辩秘书,负责答辩材料的准备、协调答辩组织工作及答辩后材料汇总等工作。

论文答辩一般在最后一个学期内进行。论文答辩程序如下:

    1.组织答辩委员会

所在学科聘请3或5名副教授级以上(含副教授级)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必须由5名同行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其中1名为申请者所在单位以外的校外专家)。

答辩委员会主席由教授级专家担任。研究生本人的导师可作为答辩委员会委员,但不能担任主席,如导师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答辩委员会须由5名专家(含导师)组成。

    2.答辩申请和审核

通过论文评审后,在导师指导下按专家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经导师审核定稿,且达到学校和学院规定的学术论文发表要求者,在规定时间内向所在学科提出答辩申请,经导师和学科审核同意后,方可举行学位论文答辩会。

3.论文答辩会程序

学位论文答辩会应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公正合理”的原则,发扬学术民主,以公开方式(涉密学位论文答辩按涉密会议办理)、按照下述程序进行:

1)论文作者报告论文的主要内容(半小时左右);

2)论文作者宣读《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3)宣读论文评阅意见;

4)答辩委员会成员提问,作者答辩;

5)休会。答辩委员会举行评议会,对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和作者的答辩情况进行评议,并以无记名投票表决得出答辩结论,拟定并通过答辩决议,答辩委员会主席签署答辩决议书;

6)复会。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的答辩决议和答辩结论;

7)论文作者签署《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4.答辩结论

答辩结论以答辩委员会无记名投票结果决定。

1)答辩通过:得票数超过答辩委员会成员2/3者,为答辩通过,建议授予硕士学位并提请所属学科及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

2)答辩未通过:得票数未超过答辩委员会成员2/3者,为答辩未通过。答辩未通过者,可在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