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战“疫”,不孤“读”系列报道(四)〡导师集结令:非常时期的“非常”关注

发布者:卫瑾发布时间:2020-03-11浏览次数:989

【编者按】史上最严“封城令”实施后,大家会发现社区以及基层干部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社区组织的各种群接龙给封闭在家的我们增添了一些生活气息,及时提供了保障正常生活的必需品。在大疫防控中,全国各地的社区应急体系运转情况如何?对比国外,我们的应急体系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呢?非常时期,财政税务学院郭月梅教授在学研小组开启“问题接龙”、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导师团队为研究生开启“网上读书会”,哲学院社会学和社会工作导师团队开启“网上总动员”,引导研究生们在这个非常时期关注各类应急体系,展开学习和研究。

【郭月梅】财政税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级会计师,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武汉市武昌区人大常委、财经委委员,兼任中国财政学会理事、澳大利亚税收协会理事 、湖北省财政学会理事等。主要研究领域为财税、财会理论与政策、国际税收等。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财政部部省共建课题、湖北省社科基金、湖北省科技厅和湖北省教育厅等30多项课题,并作为中方主持人主持了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ARC)国际合作课题《削减中澳贸易和投资的税收障碍》。为中澳贸易谈判提供税法支持,先后在《管理世界》、《财贸经济》、《经济管理》、《财政研究》、《税务研究》、英文期刊《美国税收评论》、《澳大利亚税收论坛》等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论文多次获得湖北省人民政府、武汉市人民政府等奖励。


 

 

 

 

 

 

 


【应急管理导师团队】

赵丽江,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地方政府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讲师团特聘教授。主持《工人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制度化研究》等四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出版《女性走向政坛》、《中国私营企业家政治参与》《政治学》等专著教材,翻译《公共组织行为学》、《剑桥中华民国史》、《文化大革命的起源》等书。发表相关论文五十余篇。曾到美国、芬兰、波兰、日本、印度等国进行学术交流。

孔凡义,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教授,湖北省信访理论研究基地秘书长、社会矛盾化解与基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20153月至20163月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做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省部级及横向课题10余项,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国外社会科学》、《中国行政管理》、《二十一世纪》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研究方向为:政府创新、社会治理和党内民主,近期尤其关注信访与社会治理、社会组织监管等问题。

周博雅,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讲师,诺丁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博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其它多项纵向横向课题,获校第九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发表多篇论文被SSCICSSCI收录。







【企业社会学和企业社会工作导师团队

谭明方,哲学院社会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学、社会工作学科牵头人。兼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湖北省社会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社会学理论与应用、中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变迁、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企业社会学和企业社会责任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湖北省和武汉市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在《社会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武汉大学学报》、《广东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企业社会学与企业社会工作导师团队由哲学院社会学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教师12人组成,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本团队中有11人获得博士学位,其中6人有海外学习经历;已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3项、湖北社科基金项目11项;出版学术专著9部;在《社会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

 

 

 

 

 

 

 




群接龙:完成疫情背景下城乡社区管理问题及建议

   220日,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郭月梅教授在研究生的学研小组里号召身处全国各地的同学们关注“最严封城令”下社区管理的问题并即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导师振臂一呼,身处湖北、江苏、浙江、河南、安徽、山西和内蒙古等市县不同城乡社区的19位在读研究生积极响应。郭月梅教授非常时期,创新教学研究形式,通过“问题接龙”和“建议接龙”的形式,收集到了来自全国不同省份的调查情况。

 

 

 

 

 






谈到此举,郭老师说:“学生们分布在全国各地城乡社区,我认为可以开展一次非常时期有现实意义的田野调查。一方面让学生在封闭期间有事情可做,有组织不孤单,另一方面,也想让同学们在灾难中成长,反躬以践其实,与基层一线“零距离”学以致用,为经济和民生建言献策”。为了启发同学们的思路,郭月梅教授几乎每天都会在学研小组里转发有疫情研究背景的各类专业文章。有学生遇到解不开的问题,她也会及时在群里引导,予以讨论,指明研究的方向。











在导师的指导下,经过近十天的调查研究,同学们终于完成了《疫情背景下城乡社区管理问题及建议》,此文章被我校科研战“疫”收录后,又被今日头条报道,郭教授说:“同学们看到报道后,都非常高兴!他们能够在非常时期用实际行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内心充满了自豪感!”。











据悉,郭月梅教授又给同学们布置了新作业,研究生们将继续走进广阔的社会课堂,开展研究,在实践中积累应用知识,用实际行动担当起财税学子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网上读书会:应急管理时期读“应急管理”

  为了与新型冠状病毒争时间,抢速度,我国实施了史上最严“封城令”,此令一出,基层群防群控运动也在全面铺开。一场全国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正在进行。

疫情让学校无法按时开学,但是也无法挡住师生们开展学习研究的热情。公共管理学院赵丽江教授意识到这是一个应急管理教学的良好时机,她的建议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响应。

于是,赵丽江教授、孔凡义教授、周博雅博士组成了一个“应急管理教学团队”,他们建了一个微信读书群,把博士生、硕士生和一部分本科生拉进来一起读书,研究我国的应急管理。大家经过讨论,确定同学们的阅读书目。在下达书目的同时,给同学们提供思考题,引导大家分析问题。

 

 

 

 

 

 

 




赵丽江教授引导大家做好“两个阅读”。一是读书,读应急管理的经典著作。读经典就是与学术大家进行思想交流和碰撞,可以产生灵感。二是读“实践”,观察和理解我国的应急管理机制,思考如何补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短板。赵丽江教授说,读书让我们掌握分析问题的理论和方法,读“实践”可以帮我们发现研究的问题,可以经世致用



 







在微信群里,不仅仅只是学生谈读书体会,老师也谈读书心得,针对同一个问题,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在推荐的阅读书目里,有一本《热浪:芝加哥灾难的社会剖析》,大家讨论异常热烈。通过阅读,同学们认识到不同群体在灾难面前的表现出不同的脆弱性、美国地方政府灾难信息预警失灵、美国赋权时代下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困境等。

同学们认为,在应急管理时期阅读“应急管理”,教学的代入感很强,对应急管理的理解非常深刻。同学们对美国应急管理体制的弊端影响深刻,他们认为我们应该吸取美国应急管理教训来实现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和能力现代化。不少同学还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整理成文,撰写了相关的读书笔记。











  


 

 

 

 

 

 

 

 

 

 

 

 

 

 

 

 

 

 

 


        网上总动员: 聚焦复工企业员工福利体系研究

为了落实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和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社会工作在线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哲学院社会学专业社会工作导师组形成了以李薇、周冬霞、唐小晴等老师参与的导师团队,围绕疫情之后企业复工,结合《员工福利》和《企业员工辅导》课程指导研究生收集资料和案例,为抗“疫”结束之后开展企业社会工作服务展开研究。 同时,形成了以陈薇、谭明方、徐鹏、雷茜等老师参与的导师团队,引导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围绕抗击疫情之中各地城乡基层社区的响应和服务的实践展开调研,收集资料,为抗“疫”结束之后开展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课题研究做准备。

9AA359909B31E76D3C8F17C3DC0A14BAA28E69180F7059BA9EC5B053C2938EAD

习近平总书记在223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中强调“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开展服务”。作为社会工作间接服务方法的社会工作研究,是本校企业社会工作专业师生共同坚守的基地,也是他们在抗“疫”中开展间接服务的主要途径。

31

  我校哲学院2019级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共17人,分为五组,前八周将聚焦企业复工复产中员工福利需求,各组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方案的设计,进行线上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后八周将聚焦重大公共事件背景下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服务的典型经验,分地区总结归纳国内外典型服务案例,并从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方法探讨经典案例的问题、原因和对策。

45

【写在最后】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疫情防控期间,社会是最好的授业课堂,也是最广的成才舞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作为一个有红色基因的双一流高校,导师们自觉履行“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带领研究生传承中原精神,在非常时期探索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育人模式,为培育时代新人丰富了实践路径!这些事例只是一部分缩影,相信在全体导师的带领下,我校研究生一定能在疫情防控期间坚持学习,坚持研究,为中国出力,让中原精神焕发出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