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优博论坛 第28期】马静:乡村旅游政策演进与执行效力评价研究

时间:2022-07-20浏览:35

【编者按】2020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我校充分认识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意义,积极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我校每年评选出数十篇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凸显研究生培养质量,涌现出一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在此,本栏目聚焦中南大博士研究生产生的对解决国家及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具有较大理论价值、社会价值的原创性成果,充分发挥朋辈榜样力量,激励在校研究生继承学术传统、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水平,加快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马静:乡村旅游政策演进与执行效力评价研究

【作者简介】马静,曾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中心)旅游管理专业,20216月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指导教师为舒伯阳教授。2020-2021学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

【论文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政策引导与制度安排,乡村振兴战略及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背景下,加强乡村旅游政策研究对科学开展政策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首先,本文从宏观角度对我国32年来国家层面发布的532个乡村旅游政策文件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乡村旅游政策演进规律及存在的不足,预测推演乡村旅游政策的发展趋势,并从中归纳总结乡村旅游政策基层执行的启示;其次,基于政策过程理论、政策执行理论以及系统论探讨国家层面乡村旅游政策的基层执行机制,构建乡村旅游政策“两大维度-三子系统”的基层执行理论框架,即政策“执行过程-执行结果”的基层执行逻辑和以目标为反馈的“政策供给-政策转化-政策效应”三子系统动态循环的基层运作机理;第三,基于乡村旅游政策“执行过程-执行结果”的基层执行逻辑,并结合政策执行相关理论模型、乡村旅游政策文本梳理及乡村旅游实践活动,构建兼具过程观和目标观的乡村旅游政策执行效力评价指标体系;第四,在详细阐释系统动力学方法适用性的基础上,按照系统动力学建模步骤与思想,基于以目标为反馈的“政策供给-政策转化-政策效应”三子系统动态循环的基层运作机理,构建乡村旅游政策执行效力动态评价量化模型;第五,利用前述理论和模型,从微观角度以河南省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案例地,对其乡村旅游政策执行效力分别开展现状条件下的仿真分析和指标优化下的情景模拟;最后,依据政策宏观演进与政策微观执行效力评价的实证分析结果探寻乡村旅游政策的优化路径与策略,以期为提升乡村旅游政策供给与执行有效性提供理论指导与参考。

本文的创新点为:一是突破现有乡村旅游政策短时段小样本演进研究局限,基于大数据思维对我国32年乡村旅游政策文件进行历时性多维度的政策文本量化研究,揭示政策演进规律并推演政策发展趋势,据此得到国家层面政策的基层执行启示;二是弥补现有乡村旅游政策执行问题研究的不足,构建出了乡村旅游政策“两大维度-三子系统”的基层执行理论框架和兼具过程观和目标观的乡村旅游政策执行效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乡村旅游政策执行过程与落地效果提供了较为科学完整的理论依据;三是规避传统统计方法复杂因果关系解释的约化,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与方法,探索性构建乡村旅游政策执行效力动态评价量化模型,实现对研究区域乡村旅游政策执行现状条件下的仿真分析与指标优化下的情景模拟。

 

研途心语

科研之路日日夜夜,博士们自入学都一个个苦练内功,从论文的选题、写作、修改到投稿,每一环节无不是惊险的一跳,处处惊涛骇浪!学术论文写作是一项高强度、单调、枯燥而又惊险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过硬的实训本领和学术修养,还要有相当炽热的学术精神:信念、自信与毅力!

不念过往,不负当下,不惧未来,不负韶华,只愿自己无论顺境逆境都能不忘拼搏,拼到无能为力,而后坦然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