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付玉)11月18日上午,以“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建构研究”为主题的第五届青年法学博士论坛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澴楼同声传译会议中心顺利举行。论坛采取线上线下联合直播模式,13位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国内985、211高校博士研究生作主题演讲。本次论坛以青年法学博士研究生为主力军,共吸引全国专家学者及各大媒体百余人线上线下参会。论坛开幕式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家治理学院讲师徐凯主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覃红教授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辞。他说,在全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之际,大家齐聚江城武汉,隆重举办第五届武汉地区青年法学博士论坛可谓顺势而为、应运而生。今年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建校75周年,学校始终坚持财经政法深度融通的办学特色,发挥经法管学科的突出优势,成立了国家治理学院、法与经济学院等融通型学院,加快发展社会治理法学等新兴交叉学科,培养造就了一大批财经政法深度融通、具有国际视野的一流人才。他认为,各位青年学者应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增强问题意识,在广泛调研、精准分析的基础上找到破解难题的法治之策;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夯实学科基础知识积累,以扎实的法学基本功,增强对国家法治发展的研判能力、学术创作的创新能力、实践应对的综合能力。他还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广大法学青年学子可以启迪新思想、碰撞新观点、凝结新智慧,当好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建构者,更好地服务法学事业发展,服务法治中国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届论坛主题发言环节第一阶段的主持人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家治理学院皮婧靖、邵登辉讲师担任。7位青年法学博士研究生分别作主题发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王新博以《党内法规对党外主体效力的类型化分析》为题发言。他认为,党内法规直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执政理论。党对社会的领导源自于党的政治感召力与道德号召力,除党的工作部门直接统筹的社会事务外,党内法规不宜为全体公民设立行为准则。党内法规中的问责条款需要国家法律进行衔接的,可视为党内法规的效力间接作用于国家政权主体内部的非中共党员公职人员。
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余长江在线上以《监检衔接:先行拘留的价值评析与制度完善》为题发言。他认为,随着程序的推进,案件情况和嫌疑人的个体状况会随之变化,监检衔接制度未考虑到不同羁押措施的条件差异以及嫌疑人社会危险性变化,难以实现人权保障的最大化和案件的全面侦破,可在监察机关告知检察机关案件移送相关事项时,即允许被调查人享有认罪认罚从宽权利,以此降低嫌疑人认罪认罚的门槛,以释放其在职务犯罪案件处理中的价值优势。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马扶摇在线上以《我国宪法中“社会主义” 一词内涵的层次建构》为题发言。他认为,《宪法》中的“社会主义规范”在功能上可以分为“作为国家现实的社会主义”、“作为国家目标的社会主义”和“作为国家行为的社会主义”。在规范属性上,“作为国家现实的社会主义”类似于“注意规定”不具有规范性内涵,“作为国家目标的社会主义”则构成宪法中的基本原则,“作为国家行为的社会主义”具有“类法律规则”的性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研究生董媛媛在线上以《数字政府视野下科技伦理的行政组织法因应》为题发言。她认为,以算法和数据为核心的数字技术与行政法治之间存在悖论,需要以数字正义为指引,从行政组织法上回应数字政府建设中的科技伦理问题。这包括框定自动化行政的边界和设计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确定“由人决策”的原则和建立第三方私营主体保证机制;明确大数据管理机构的职能定位和数据协同共享的边界等内容。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喻钊在线上以《论建构中国特色的比较法学学科体系的主体意识》为题发言。他认为,研究者怀有独立而不依附、平等而不卑微、稳重而不封闭、开放而不媚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