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3年第1期,熊回 石珣)
记者( 以下简称“记”) : 罗教授,您好! 首先非常感谢您于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研究生学报》的采访。前段 时间,武汉大学发布的一项课题“中国研究生教育与学科专业评价”显示,目前我国 30 多所高校的招生计划和 招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我国的研究生招生规模比十年前翻了一番,但硕士生就业率却在连续下降,甚至连续三年低于本科生。您如何理解我国硕士研究生扩招和就业率下滑的问题呢?
罗教授( 以下简称“罗”) : 从宏观方面来看,硕士研究生扩招对研究生就业率的下滑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具体来说,随着高级技术、知识等方面的发展,我国对于高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整个社会需求增长量足以抵 消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带来的供给增加量。同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研究生就业必须同时认清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这两个方面,我认为在总体就业质量上,研究生的比较优势是依旧存在的。所以,研究 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利好。
记: 我国近年来不断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将以学术学位为主转变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协调发展。您是如何看待这一变化的?
罗: 应该说这种转变是一个正常的回归,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我们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就应当遵从这样的趋势。我国刚开始恢复高考制度时,学术研究型人才是非常缺乏的,研究生的招生人数也非常少。所以,在 当时那种特殊情况下全部培养学术型研究生是比较符合现实的。然而,从目前我们的社会分工来看,学术研究人员在社会总体中毕竟只占少数,现在也不可能像六七十年代那样,大家都去研究红楼梦,或者都去研究哲学。 事实上,大部分人还是从事社会服务、社会生产。因此,我觉得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的转变主要是为了配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记: 目前我国存在着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问题,您对于这一现象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罗: 依据国外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国外对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主要是偏向应用、面向社会实际的,而做学术研究的主要是博士。硕士生的研究精力、研究能力、知识结构都需要进一步训练和提高,所以他们纯粹做学术 研究的能力和基础是不够的。现在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也不能说不高,它是具有波动性的,每一届的硕士生源不一样,再加上学校的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差异也可能会导致毕业论文质量的波动。这就和高考是一 样的道理,一个学校的学生不可能年年都有很高的分数,它也是有波动的,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这个问题,不能用极端的观点来评价它。另外,我们必须弄清楚如今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什么,要达到怎样的标准。刚才 我们也讨论了现在的研究生培养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培养目的不一样,那么对于毕业论文的要求也不一样。国外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里面很多都是没有毕业论文要求的,一般是成绩合格并修完学分就可以获得学位, 也有交一篇小文章或者报告就算完成学业,像我国这样要求非常认真地写一篇学术论文的情况在国际上也是少见的。我个人一直坚持这样一个观点: 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比国外的要高一些,而博士研究生的水平 比国外的要低一些,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和国外的培养方式不同。
记: 谢谢您与我们分享如何正确看待我们的研究生培养现状。最后,2013 年是我们《研究生学报》创刊 30周年,您对于《研究生学报》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建议吗?
罗: 我与《研究生学报》的渊源非常深厚,早在 1983 年第一期创立之时,我就是编委成员之一,之后我也是密切关注我们《研究生学报》的成长之路。印象最深的就是,1998 年全国进行报刊杂志的清理整顿,我们《研究生学报》没有刊号,面临停刊的通牒。但后来我们努力从湖北省新闻出版局申请到了内部资料的准印证,这样我们《研究生学报》就继续发展起来了。对于未来,我希望《研究生学报》能够申请正式的刊号,不仅要从“三无”刊物发展到合法的内部刊物,还应该向正式发行刊物发展。
罗飞教授简介
罗飞,男,生于 1952 年,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会计学博士后联系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经济管理类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政府特 殊津贴专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财政部首批跨世纪学科( 学术) 带头人培养对象、中国会计学会 理事、中国成本研究会理事、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会计准则咨询专家、湖北省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湖北省第九届政协委员。77 级本科生( 工业财务与会计专业) ,81 级硕士研究生( 会计学专业) ; 1989 年至 1990 年作为 访问学者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和研究,1994 年再次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 1994 年考取博 士研究生,1996 年获得经济学( 会计) 博士学位。1994 年评为正教授,1997 年评为会计学博士生导师。1985 年起,罗飞教授先后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校研究生部主任、会计学院院长等职。罗飞教授 1984 年研究生毕 业留校任教,一直从事会计学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