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云答辩,毕业不延期(二)〡全优通过!来看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位“线上”答辩全优博士研究生的成绩单

时间:2020-05-23浏览:5396

2020513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18名博士研究生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在线上顺利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本次博士论文答辩是在会计学院张敦力院长的领导下,在副院长郭飞教授和博导组长唐国平教授的精心组织下进行的。这是自我校线上答辩工作启动以来,首批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博士毕业生。研究生院院领导和学位办老师全程观摩了第一答辩小组的答辩过程。

参加此次答辩的18名博士生分为6个小组,每组的答辩委员会由2名校外专家和3名校内专家构成。正式答辩前,各小组均进行了演练,提前熟悉答辩系统与流程。正式答辩当天,首先由答辩秘书报告答辩委员会及答辩人的基本情况,随后在答辩委员会主席的主持下,各答辩人依次进行论文陈述并回答各专家的提问,经过论文陈述、问答环节之后,除专家以外的师生退出会议室,答辩委员会委员对答辩过程与结果进行评议并进行线上无记名投票。而后,答辩人及观摩者重新进入会议室,由答辩主席宣读答辩决议和投票结果,并宣布答辩结束。经过近7个小时,整场远程视频答辩在紧张严肃的氛围下圆满结束。


图1 会计学院博士研究生正在答辩

答辩结束后,会计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郭飞教授表示:“线上答辩的流程跟线下答辩基本相同,本次参加答辩同学的论文质量整体较高,研究的话题有趣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参考价值,研究思路清晰、详尽,可以看出同学们都下了不少功夫。疫情无情人有情,感谢答辩专家、博士生导师、博导组长的付出和研究生院的大力支持!”

在参加此次答辩的18名博士生中,会计学院2016级博士生郑瑶以全优成绩顺利通过答辩,是我校首位“线上”答辩全优的博士研究生。全优的答辩成绩是郑瑶同学博士期间刻苦学习的积淀,也为她在中南大从本科到博士十一年的求学道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疫情期间无法返校,必然给论文工作带来一定影响,郑瑶同学通过积极调整心态、合理运用线上平台与导师和师门同学积极沟通,确保论文高质量准时完成。她说:“疫情期间我们师门一直在线上进行文献讨论,隔离在家,刚好能静下心来完成论文工作。”

答辩之前,郑瑶同学做足了准备,博士期间多次参加学术论坛,也让她积累了丰富的答辩经验。“答辩前,我整理了这几年每次在会议上报告论文时老师们经常提到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导师进行了沟通。有一些是在所研究话题里经常遇到的问题,我猜想答辩专家可能也有会这方面的疑虑,就提前准备了这部分内容。”

答辩正式开始,虽然是线上答辩,但紧凑的节奏和严肃的氛围如同在现场答辩一般,即使身经百战的郑瑶同学也不免有些小紧张:“答辩时,因为有的问题提前考虑到,感觉比较踏实,也因为从提问到回答时间比较短有一点小紧张。”

最后,郑瑶同学以全优的成绩顺利通过答辩,她说:“幸运的是,我最终以一个较为理想的结果通过答辩,感谢特殊时期老师们的辛苦付出! 我能够顺利通过盲审以及答辩,离不开具有责任心的导师和答辩专家的指导。”

2 博士研究生郑瑶正在答辩


【全优博士的成绩单】

郑瑶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2016级的博士生,师从会计学院张琦教授,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方向为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政府治理与企业财务行为。

郑瑶是个不折不扣、地地道道的中南大学子,2009年至2013年间在我校会计学院就读本科,成绩优异的她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2013年至2016年间在会计学院完成了硕士学习阶段,并在2016年成为我校首批申请审核制录取的博士生,继续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今年是她读博的第四年,也是她在中南大学习的第十一年。与此同时,从2019年3月至今,郑瑶在香港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做访问学者,林晨教授为其合作导师。

硕士学习初期,接触的科研工作枯燥而繁琐,但是郑瑶逐渐发现这些工作的意义,也渐渐培养了学术的兴趣。“我刚上硕士的时候,主要帮导师做一些基础数据搜集和整理,相对比较机械、重复,有时候也很枯燥。但这些工作也有意义,我在搜数据的过程中有一些额外发现,就会和导师交流,然后重新完善一些指标构建。逐渐增加的数据量也迫使我开始学习数据处理软件,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硕士学习后期,逐渐具备数据分析能力和文献积累的郑瑶,能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项完整的研究工作。“硕士后期的时候,有了一些数据和文献的积累,导师开始在他研究的大话题里,找一些小话题,让我试着上手做一下。这个阶段的论文选题、研究设计、论文架构、审稿意见修改上都以导师为主,他会告诉我一步步应该怎么做,我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执行者参与进来。”

读博以后,在科研工作中,郑瑶逐渐从一个执行者转变为主导者,也有了更多较为成熟的科研成果,论文《地区环境治理压力、高管经历与企业环保投资——一项基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的准自然实验》、《媒体报道能影响政府决算披露质量吗?》等多篇论文分别发表在《经济研究》、《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等核心期刊。“博士以后,导师的研究话题开始拓宽,这个时候导师更多的是选一个大话题,然后把博士生都召集来一起聊聊他的一些想法,如果在这个大话题中,有我们有感兴趣的点,就可以回去构思,查文献和数据,写proposal,然后再去和导师聊。如果导师觉得这个话题可以推动,我们就着手收集数据,做研究设计。这个阶段选题的细化,研究设计和审稿意见修改基本都以我为主,导师更多做的提供建议和修改,以及从整体上架构文章。”

最后,谈及导师张琦教授对自己的指导,她表示:“首先,师门每周一次文献讨论,即使在受疫情影响的这几个月,我们也一直坚持组织线上讨论。其次,导师非常支持我们外出参会,经常鼓励我们投稿参会并提供经费支持,希望我们多看看其他学者大咖们的研究,并和同龄的博士生多交流。第三,创造与其他老师的合作机会。导师一直强调博士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和他合作,希望我们有机会向其他大牛学者们学习。我有两篇文章就是和导师,还有我们学校金融学院的孔东民老师一起合作的。导师也创造机会让我在香港访学一年,让我有幸得到我们学校林晨教授的指导,并与其他优秀的博士生交流学习,这个过程我收获非常大。”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是博士学习生涯的终点,亦是独立学术道路的起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历过寒冬的磨炼,相信各位毕业生,都能带着坚毅和勇气,在未来道路中不断勇攀高峰,探索未知的边界,欣赏更迭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