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优博论坛 第20期】宋嘉豪:中国农村留守群体多维相对贫困研究

时间:2022-03-30浏览:45

【编者按】2020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我校充分认识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意义,积极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我校每年评选出数十篇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凸显研究生培养质量,涌现出一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在此,本栏目聚焦中南大博士研究生产生的对解决国家及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具有较大理论价值、社会价值的原创性成果,充分发挥朋辈榜样力量,激励在校研究生继承学术传统、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水平,加快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宋嘉豪:中国农村留守群体多维相对贫困研究

【作者简介】宋嘉豪,曾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中心)农业经济学专业,20216月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指导老师为郑家喜教授。2020-2021学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

【论文简介】2021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随着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中国扶贫工作需要更加深入、精进以巩固脱贫成果:一是对新的贫困类型和特征的把控,二是对新的贫困群体的瞄准与识别,三是制定一系列符合新形式的帮扶政策。伴随着这些要求,相应的贫困研究也不断推进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相对贫困、多维贫困、贫困脆弱性等诸多概念的提出和发展为中国贫困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绝对贫困消除后中国贫困问题的研究拓宽了思路。由于绝对贫困消除后,相对贫困的化解仍将贯穿于中国现代化的始终,这就使得相对贫困在诸多贫困概念中显得尤为突出。相对贫困不仅是家庭与家庭间的比较,家庭内部、群体间的相对贫困也应当引起关注。农村留守群体多为生理性的老弱病残贫困人口,正是剩余贫困人口的重要来源,其不仅在家庭中处于弱势地位,相较于农村非留守人口而言发展能力也有所不足。

本文聚焦农村留守群体多维相对贫困问题,分别从农村留守群体多维相对贫困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农村留守群体贫困问题的生成逻辑与现实状况,不同农村留守群体多维相对贫困分析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减缓农村留守群体相对贫困,增进农村留守人口福祉,为新形势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稳定脱贫的后续帮扶政策提供经验依据与理论支撑。

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分别对农村留守老人、农村留守妇女、农村留守儿童范围进行划定,并构建相应的多维相对贫困指标体系,测度各农村留守群体的多维相对贫困状况,探究各群体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为:第一,研究视角创新。目前不论是对贫困人口还是农村留守群体学界均做出了大量有效的研究,而本文聚焦于农村留守群体的多维相对贫困问题,以期为缓解农村留守群体相对贫困,增进农村留守人口福祉提供政策依据。第二,指标体系创新。针对多维贫困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以往通常采用《1990年人文发展报告》中人类发展指数(HDI)所含的健康、教育、生活标准三个维度,而本文将基于现实情况与不同农村留守群体的不同特征制定相应的多维相对贫困指标体系。第三,研究方法创新。以往国内学者对农村留守群体的研究多是采用社会学领域的定性研究方法,本文聚焦于农村留守群体,展开多维相对贫困问题研究,在采用定性研究归纳演绎、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等方法的同时,将通过演绎推理法和定量分析法进行补充,运用CFPS数据对农村留守群体多维相对贫困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增加相关结论的说服力,从而更好的提出针对农村留守群体的减贫政策。

 

研途心语

读博感悟:第一,大家在读博前要明确自己读博的目的是什么,未来打算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行政、教育抑或是科研,不同的就业导向在读博时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第二,读博时要选好、交到志同道合的同伴,一起激扬文字,解决问题,舒缓压力。第三,良性竞争带来的压力是有益处的,每个人的起点不同、导向不同、路径不同、优势不同,可以交流学习形成良性竞争,但学术上切莫相互“攀比”,急功近利。

论文写作经验:多读经典书籍,多读文献,多交流,多动笔。经典书籍与文献是论文框架基础与理论依据,新的文献可以提供方法论的指导。多交流,一方面可以给自己和同伴一些灵感,再者是能够互相发现问题。有想法是好的,但一定要落实,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

求职经验:读博前或者读博伊始就要考虑好自己要从事工作的类型,这样能够让自己博士就读期间的能力培养有针对性。